文/高秀群

都江堰银杏街道壹街区

当你信步徜徉于旷阔的壹街区,沉醉于美丽迷人的风景里时,不经意间一抬眼看见伫立在图书馆门前草坪上的水塔,文化馆小广场上的半截烟囱,不期而遇那些斑驳虬曲的梧桐树,老旧的住宅区和废旧厂房,你定会心生疑惑,进而惊讶感慨。是的,这些都是几代人曾经为之挥洒青春和热血,曾经火红辉煌的四川省青城造纸厂的遗迹。它们仿佛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而立,无声的述说着青城造纸厂半世纪的荣耀与沧桑。

壹街区一角 (图:悠然蜀客)

薄如蝉翼,性能独特的电容器纸是专供制作纸质电容器用的高性能绝缘纸,广泛应用于电力、电讯和机械等设备中,其生产原料特殊,制造工艺和技术要求高。1958年,为电力和电视发展需要,改变我国电容器纸完全依赖从苏联进口影响军事器材发展的局面,国家计委决定自行设计生产电容器纸。

壹街区一角

经调查,生产电容器纸所需纤维原料选定四川省岷江上游阿坝外高山林区的冷杉和云杉,将工厂选址在都江堰渠首城市——灌县(今都江堰市)青城大桥南侧(原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和轻工机械厂原址),后考虑到为工厂设的铁路专线要横穿灌县城区,耗资大,影响面宽,遂于1959年重新选定距灌县火车站(今蒲阳货运站)南侧800米远的蒲阳镇上游村六组和双槐村四组部分地段建设。由中央拨款,轻工部上海设计院设计,四川省轻工厅组织筹建,从当时的中央直属企业宜宾造纸厂、中原造纸厂、和重庆造纸厂抽调干部及配套职工组成筹建班子开展工作,筹建组设在灌县白果巷内,厂名定为“国营灌县特种造纸厂”。

青城造纸厂

然而,开建不久,1961年国家因“三年自然灾害”造成暂时经济困难,工厂被迫停建。干部职工大部分由省轻工厅调动安置,留下约40人负责工厂的保卫,设备的维护等工作。

壹街区水塔

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好转,工厂恢复建设。然而经林业专家考证,阿坝外高山林区的冷杉、云杉生长非常缓慢,用于造纸原料数量有限。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将原建设内容改变为多品种工厂。中央决定,压缩电容器纸生产规模,生产高纯度绝缘木桨的原料选用大渡河上游林区的冷杉、云杉,高纯度绝缘木桨改由乐山造纸厂生产。于是将当时蒲阳大道高梗村沿路堆积如山的设备运往乐山。

壹街区一角

1965年,随着国家大规模“大三线建设”拉开序幕,灌县特种造纸厂被列为“三线建设”的配套项目,增加具有各类专用功能的涂布技术加工项目,将原布置在天津、上海等地的从国外进口的涂布加工纸设备调至该厂,以生产多品种,高、精、尖的产品为主导,与国防、机械、科研、医药等配套的综合性造纸企业。1966年,工厂进行了大规模新工招聘,有省轻工校造纸专业的毕业生,老温江地区12县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与从宜宾、乐山、重庆等纸厂抽调的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该厂的第一批职工产业队伍。然而,工厂恢复建设不久即遇特殊时期,基建和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壹街区烟囱

即便如此,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仍完成了第一、二、三、四共四个车间的建成和投产,一车间生产出了大量《选集》用打字纸。1975年,由省轻工局霍然局长带队来厂,企业第一次整顿,抓紧纸的生产,企业扭亏为盈。1977年,工厂建成近千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设立了厂办、劳资、机动、生技、总务等专业科室,恢复了厂工会,工厂更名为“四川省青城造纸厂”——青城造纸厂从筹建,建成及至投产盈利可谓是几经波折,历尽坎坷。

壹街区一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2年,省轻工厅派出“企业整顿工作组”驻厂指导,企业第二次整顿并验收合格,1983年被列入全省十家改革试点企业,工厂的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五、六、七、八共四个生产车间和其他辅助车间拔地而起,一条条新生产线建成投产;铜版纸、雪茄烟纸、真空镀铝纸、高泡墙壁纸……一种种新产品闪亮面世;新产品奖、省优、部优、省利税大户……一个个奖项和荣誉接踵而至;职工教学楼、住宅楼、文化中心、厂子弟校、幼儿园、医务室、灯光球场、电影院、市场、全闭路电视系统等等,三千多职工家属的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日臻完备。人们生活悠游富足,整个厂区热闹繁华。

仿佛迪斯科劲爆的音乐还回响在文化中心的上空,马路上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滑着轮滑从你面前飞驰而过的身影还在眼前,饭点前此起彼伏的锅碗瓢盆交响乐正从每一户的窗口飘出。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受强大的市场经济浪潮冲击,计划经济、大锅饭的弊端凸显,青城纸厂颓势显现,效益每况愈下。加之环保整治,工厂投入大量治污设施,最终难以为继,于2002年走上了破产的不归路,原厂职工纷纷外出谋生。

壹街区一角

壹街区一角

壹街区一角

壹街区一角

壹街区一角 (赵家明 手机摄)

2008年,青城造纸厂在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大部分厂房和生产车间损毁,几百户住宅房倒屋塌。近千余人在政府的关怀下外迁住进了安置房,(在地震中受损较轻的七栋老旧住房于2017年被纳入都江堰市外江片区H地块棚户区改造)。政府将这片土地重新规划后由上海对口援建和打造。2009年,城乡实行社区化管理,原青城造纸厂家属区组建为“尚阳社区”,2014年划归“银杏街道办”管理——曾经红极一时的青城造纸厂被滚滚的历史洪流淹没!

青纸大桥

岁月流金,谁能紧握似水流年?用心良苦的上海援建队在打造全新壹街区时将青城纸厂受损较轻的八车间改、扩建为现代化的“都江堰市图书馆”,并保留了半截红砖烟囱,消防水塔,七栋受损不大的厂房等青城纸厂的遗迹。温润于心的设计令几代青纸人的情感有了归处和牵挂。那些留不住的岁月虽然再也回不去,却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集体的工业记忆。

青城造纸厂职工合影

青城造纸厂职工合影图片来源:银杏街道办、遇见都江堰、最美银杏本文资料来自《都江堰市文史资料》和原青城纸厂职工孙锡林的口述

壹街区一角

作者

高秀群 四川都江堰人,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岁月都江堰”编辑部主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