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峯會”繼續在成都舉行。來自全國音樂屆的大佬在“新時代中國音樂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改革開放40年原創音樂的形式創新和人才培養”、“中國音樂產業聚集區發展”等論壇中各抒己見,爲中國音樂產業,爲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出謀劃策。這當中,草臺回聲CEO戈非談到了形式創新,他打造的視頻節目《另一種語言》就是他與搭檔的全新嘗試,突破音樂產品的單一呈現,用跨界來完成一種革新。

  而在6日晚,“唱響40年·中外名曲音樂會”在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演藝中心舉行,亞洲交響樂團爲大家帶來《費加羅婚禮》《卡門》《黃河》《門德爾松E小調》等曲目,爲“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峯會”劃上圓滿的句號。

  中國音樂產業最核心的欠缺是創造力

  《另一種語言》用跨界完成一種革新

  草臺回聲是目前國內最活躍的獨立音樂公司之一,老闆戈非是四川人,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在論壇中,戈非坦言中國音樂產業最核心的欠缺是創造力。“核心的問題還是非常難碰到特別讓人驚訝、特別讓人改變一些時代的好的作品和想法。”戈非和他的團隊,一直希望在更多元的音樂方向、產品方向去突破。

  “場景化音樂藝術現場”《另一種語言》就是戈非今年的全新嘗試,他要突破音樂產品的單一呈現,用跨界來完成一種革新。所以,他讓聲音玩具樂隊、莫西子詩、祕密行動樂隊、KAWA樂隊在成都人民公園、梵木創藝區、四姑娘山、重慶朝天門碼頭上表演,讓音樂具有更多的場景化。“當時我和祕密行動樂隊做了一個項目,把祕密行動拉到四姑娘山的山頂上,做一個直播。後來出了成片,整個過程剪輯了一個紀錄片+live的音樂影像,祕密行動的老闆戈非看了覺得非常酷,決定一起做這件事情。”《另一種語言》的導演毛毛,是成都文藝青年聚集地“蒸汽旅舍”的老闆,以前也是聲音玩具樂隊的吉他手。

  戈非和毛毛聚集在一起,希望在成都做一點不一樣的音樂項目。而《另一種語言》不僅僅是現場直播,而且更注重場景化。比如說,他們就讓莫西子詩在特別生活化的成都人民公園表演。“剛開始莫西有點排斥,覺得人民公園都是中老年人跳廣場舞的地方,自己在那裏演出感覺是在賣唱。但是我覺得特別好,大爺大媽在跳着舞,模特隊還可以給我們伴伴舞,音樂又是很獨立,這個場景很跨界。”戈非告訴記者,後來莫西也慢慢融入其中,還和大爺大媽有很好的互動,看到成片的時候,特別讓人感動。

  《另一種語言》“成都造”

  爲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添磚加瓦

  《另一種語言》第一季在騰訊視頻上播出後,8集的播放量只有幾百萬,和其他動輒幾千萬流量的節目相比,有些寒磣。但是戈非和毛毛並不擔心,因爲他們看中的就是音樂的創造力,這也是中國音樂產業所欠缺的。“當時在騰訊視頻音樂板塊的鄧林海,以及現在菠蘿BOLO App的郝舫老師感興趣,兩家作爲《另一種語言》的聯合呈現平臺。說實話,成本不高,流量也不大,但是在圈子裏是得到了很大的認可。很多音樂人,都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最讓戈非自豪的是,這是“成都造”的原創音樂IP項目,這也是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所需要的。“我是四川人,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毛毛的‘蒸汽旅舍’更是成都文藝青年聚集地。參與的音樂人,大部分都在成都發展,場景更是囊括了成都不少地標場地。”戈非的“草臺回聲”,也希望能夠回到成都做些實事。而在毛毛看來,成都更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人,“我們團隊中的成員,來自全國各地。成都越來越受到音樂人的關注,它的樂觀、包容,讓音樂人有‘家’的感覺。能夠吸引他們聚集到成都,在音樂上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在戈非的計劃中《另一種語言》肯定要有第二季,會找到更多有意思、更酷的藝人,來到成都,以不同的方式去表現這個“場景化音樂藝術現場”。“第二季我想邀請的音樂人,肯定不是以唯流量去對待這個事,最重要的是去選擇具有很強個性化特質的藝人。我們有想過邀請竇靖童、草東沒有派對、萬年青年旅店過來玩,還有日本的後搖樂隊Mono,甚至還有一些比如旅行者的世界音樂元素進行結合,希望第二季的製作可以更好。”

  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攝影報道

  編輯 餘孟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