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楓橋經驗”,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三句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近年來,我區進一步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構建多元化社會治理體系,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羣衆滿意”爲檢驗標準,堅持學習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

“樓下是受損失了,樓上向你們道個歉 ,雖然樓上是管子老問題,費用叫樓下不要分攤了,樓上自己去解決,不知道你們兩位滿不滿意?”近日,在嶽林街道何美蓉“孃舅姆”調解室內,調解員何美蓉正在對兩戶鄰居因漏水問題進行耐心調解。這是當地“警調銜接”機制發揮作用的一個場景。

嶽林派出所副所長應嶽良:“主要讓他們調解員參與處置我們涉及感情糾紛、家庭矛盾之類的糾紛類案事件,跟我們形成一個優勢互補的聯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從中把更多的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 化解在當地。”

嶽林街道新鮑村外來人口衆多,通過“網格+社區警務”,警網互融守護社區平安,成爲全區“無案村”的樣板。

嶽林街道新鮑村網格員鮑國軍:“外來人口信息登進去 上報公安系統,公安系統再登錄,登錄後再返回給我們覈實,最後再定下來。”

今年,我區出臺了《建設“警網互融”工程實施方案》,圍繞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以網格管理更加完善,社區警務建設更加有力,績效管理更加到位爲目標,充分運用綜合治理手段,積極開展社區警務融入全科網格創建活動,通過全省首創網格平臺的“E寧波”與社區警務的“派出所綜合工作平臺”後臺數據互通,實現數據共享及事件信息流轉靈敏。

嶽林街道新鮑村村民毛嶽平:“通過網格化管理,對我們村裏的環境衛生的改變是很大的,村裏的治安也很好 村裏小偷也少了,很安全 。”

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李東雷:“無案村的創建,我們是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個方面的工作 實現案件明顯下降,老百姓平安感覺度安全度要明顯上升。”

目前,“警網互融”工程建設已初顯成效。今年1至9月,我區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6.8%,治安案件發案同比下降9.6%。新時代“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記者 方振 通訊員 應偉健 李春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