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473

网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说:

大部分人27岁就死了,但等到72岁才埋葬。

派爷不太认同。

因为派爷认为不管到何时,每个人总还有改变的契机

但看过这部电影后,派爷却陷入了淡淡的忧桑——

《幼儿园教师》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2018)

这是一部关于天才的电影。

立马让派爷想到了同类型的《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侧重点是,应该让天才拥有一份怎样的人生

是一份平凡但快乐的生活,还是为人类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天赋?

可能对多数人来说,生下天才儿童,负担多过欣喜;

因为那意味着按照随大流的模式养大他,多少是一种罪过;

究竟该如何培育天才儿童,更像一个社会话题

《幼儿园教师》虽然也在说天才,却不太一样;

它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电影主角是幼儿园的教师丽莎,她报名了一个诗歌班;

但她写下的那些诗,并不被人喜欢,没有真情实感

毕竟诗,虽是技巧,又不但但是技巧;

没有独特的观察角度,和真实的自我感受,不会动人

一天,她忽然听到幼儿园的吉米随口吟诵了一首诗。

感受到欣喜的她,把那首诗记录下来,在诗歌班级分享;

一下子也击中了诗歌老师

但男孩的天赋,从未得到任何重视

每天接送吉米的保姆贝卡,经常听到吉米的自言自语,却从未想过记录下来。

在幼儿园工作的梅根,也只是当吉米在唱歌。

当丽莎找到吉米的爸爸,他也只希望儿子能拥有一份正常的生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为了守护吉米的才华,丽莎常常创造时机和吉米独处;

到后来还把自己的号码给了男孩,以防错过他的诗。

丽莎自己呢,也有一对儿女,这是电影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

上了高中的女儿,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百无聊赖的事情上。

她还有一定的摄影天赋,但仅仅满足于,发发朋友圈

将自己宝贵的才华,弃之如敝屣,仍不自知。

母亲不免为之惋惜,女儿听到这份失望立即暴跳如雷;

对诗歌、文化,不加掩饰地嘲讽:

让女儿如此自信的原因是她“随便学学成绩都全A”。

在她眼里,有这样聪明的女儿,做母亲的难道不该骄傲吗?

派爷看,这正是女儿最让人可惜的地方

天赋高到随便学学全学科都能拿到A,难道不是更该好好珍惜?

就像很多自由职业者,脱离公司,可不是为了找清闲;

而是因为正经工作的节奏太慢!

以他们的自律和能量,自己干更有效率。

但很多人都会像电影中的女儿一样,只求工作达标;

省下的时间也不会做任何有意义的事。

满足于社会给定的评价标准,是很可怕的。

当一个人可以轻易地应付学业、工作时,他感到的不该是庆幸;

反而是该想着跳出这个界限,再去取得一些成长。

而教育,本是促人成长的;

但教育也是争夺:把孩子有限的注意力争夺到特定的学科中。

如果教育不再培养好奇心,只求填鸭,也是圈定了学生的可能性。

对子女失望的丽莎,开始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吉米身上。

她不想让模式化的教育也圈定了吉米

不想,这招来了吉米父亲激烈的反弹。

电影进行到这里,竟然有那么一丝惊险;

若吉米离开了这所幼儿园,还会不会有人看到他的天赋呢?

为此丽莎不惜“绑架”了吉米。

二人在湖边休憩的片段,像脱离了现实的梦境

吉米念着心中天然的诗,丽莎在一旁为他记录。

但小小年纪的天才,心中也早有了世俗;

回到旅馆,他把丽莎锁在浴室,报了警

几乎崩溃的丽莎,对吉米进行了极为现实的劝告:

但吉米这个年纪,怎么可能懂得话中的深意。

丽莎的方法确实欠妥,但想要守护一位天才,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吉米被“救出来”放到了警车上,这时他突然又说:

“我有一首诗”。

但已经没有像丽莎一样的老师聆听它,记录它了。

或许过不了几年,他就不会记得这一切了;

忘了曾经有一位叫丽莎的老师,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诗歌的天赋。

天赋的陨落,从来无声无息

作家蒋方舟曾经也说过:

一个人一旦堕落,哪怕是短暂的几年,上帝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收走的你的天赋和力量。

到时的吉米,很可能变得像丽莎的女儿;

失去了好奇心,也开始满足于他人给定的评价标准。

在队伍中,亦步亦趋地走着,自得其乐;

“只是一个影子”,却浑然不觉。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感觉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天才儿童?

它说的也是我们每个人。

天使或许吻过每一个孩子,但多数人,被多数人抹去了吻痕

想看的,点击阅读原文。

聪明的宝宝们,都学会了把电影派置顶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往期精彩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