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最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运动员是谁,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福原爱。前几天不满30岁、却已经打了27年球的福原爱发长文宣布退役。

此消息一出,瞬间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微博被转发6万多次,点赞高达54万,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评论区也全是网友对她的祝福。

在体育赛事上,作为敌对方的中日历来不和。而小爱是唯一一个,和中国对战输了之后,中国网友真心安慰的日本运动员。她不仅是日本的国宝,在中国也具有极高的国民好感度。

一张圆圆白嫩的小脸,软糯甜美的声音与笑容,小小的个子加上爱哭爱笑的性格,犹如邻家小妹,只一眼便融化人们的心,除了宠着还能怎么办呢。

来看看福原爱的成长经历:

福原爱,1988年11月1日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日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她幼年时期便来到中国学习乒乓球,能讲一口正宗的东北话,素有“瓷娃娃”之称。

3岁开始练习乒乓球,

5岁的时候就代表宫城县参加了日本全国比赛,

6岁拿下全日本U8组冠军,一战成名,成为日本乒乓球届瞩目的明日之光。

11岁时,福原爱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日本国家队成员,代表日本队参加比赛。

2004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参加奥运会年龄最小的选手;

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子乒乓球团体亚军;

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第4名

......

看见这些数字很多人是震惊的,想想多少孩子3岁的时候还在享受童年?而福原爱已经在妈妈的鼓励下拿起球拍为了成功而努力了。

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是由日本富士电视台花了24年的时间跟拍爱酱,收录了许多珍贵的影像画面。长期跟拍的大量素材积累,让这部纪录片愈显厚重。

通过记录片可以看出在福原爱的成长经历中,她的母亲福原千代对她成长起到的积极影响。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一下福原爱妈妈的教育方式,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虽然你只有4岁,但规则就是规则

3岁9个月时,福原爱第一次打乒乓球。这个身高刚赶得上球桌的孩子,一打就停不下来。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得益于自身过硬的条件之余,更重要的那个其背后懂得坚持和教育的家长。发现福原爱的兴趣后,妈妈开始带着女儿学习乒乓球,成为了她乒乓球的启蒙老师。那一年,母亲福原千代42岁。

富士电视台首次把镜头对准福原爱,是在一次全国大赛上——

身高只有100厘米的福原爱,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对手,哭着跑向了妈妈。在离球桌最近的观众席,梳着和福原爱一样发型的母亲千代,看着女儿跑过来,没有过多的安慰,而是打开福原爱的手掌,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

手上写着福原爱和母亲的秘密暗号:“集中、时机”。球场上,时机就是一切。

她的第一场比赛就打败了二年级的小学生,面对孩子出色的表现,母亲展露笑颜,毫不吝啬地夸赞她:“平局后能赢下真不错。”

但之后的比赛中,小福原爱的发球姿势不符合规则,母亲严肃起来,“我知道你有点紧张,不过把手张开抛起来,加油。”尝试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鼓励她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解决。

“用指导代替指责”的原则看似简单,现实中能做到的家长,不知能有多少。

比起赢得比赛,福原千代更重视对孩子礼仪和规范的教育。比赛结束后,妈妈第一时间让福原爱和对方道歉,因为发球不规范是不尊重比赛的表现。

“就算只有四岁,但规则就是规则。”因为输掉比赛跑出去、又不巧撞到脑袋的福原爱,越哭越厉害。妈妈没有继续逼她,选择了安慰。

球场之外,为了尊重规则,母亲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她规范发球,并且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计划。

母亲还有一本练习手册,上面用心地记录着福原爱的性格特点。

正是因为深刻地知道福原爱不放弃、不服输的性格,在她一直打不好,开始哭哭啼啼后,母亲抓住她的性格特点使用激将法:“不想练就算了。”

面对母亲的反应,即使哭得喘不过气,小福原爱也倔强地回答:“要练!继续练!”坚守着和母亲曾经定下的“绝不中途放弃”的约定。

母亲的特训让小福原爱就有了飞速进步,短短一个月后过去,掌握发球规则的福原爱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不久后的一场比赛成了检验成果的关键时期。大战来临前,面对紧张的小福原爱,母亲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耐心开导,叮嘱她“笑一笑”投入决赛。

而另一边,被福原爱扣杀后输了的二年级小男生哭着回到家长身边,换来的只有身边大人、队友们的推搡和冷嘲热讽:“自己不好好练习有什么办法。快打球去,去!”

对一个难过伤心、渴望安慰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冷言冷语,比失败的打击更残酷。

习惯打压式教育,认为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负,然而这却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误区。

福原爱就是最好的反例证明:一句简单的夸赞和鼓励,化成一股背后的强大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

5岁的福原爱,就这样拿了第一个全国冠军。

获胜后的她,转身朝着身后一直注视着自己的妈妈,竖了一个大拇指。

一个坚决不肯放弃的孩子,一个懂得“对症下药”的母亲。节目组坚持拍摄福原爱的原因,也许就是看透了这对母女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

从4岁到28岁,福原爱这位天才少女的炼成,天赋、兴趣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让孩子走得更远、更稳的,是母亲的教育。

你要变得更强,妈妈必须退场

2000年,12岁的福原爱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日本国家队成员,她被认为是日本乒乓球界的天才少女。而她也不负重望,一次次刷新日本兵乓球的历史记录,斩获众多比赛冠军。

也同样是在2000年,福原千代决定让12岁的福原爱独自去中国,参加中国第三级联赛。

什么阶段该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战略,不同阶段该怎样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北大才女赵婕曾说:“我最敬佩一种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亲密的照顾;在孩子长大后,懂得适时放手。”

12岁的福原爱独自踏上了去中国辽宁的旅途。福原千代纵使万般不舍得,也微笑着送别女儿,装作坚强,但是却久久不忍离去,眺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

福原千代虽然内心满是牵挂,但她知道孩子需要独立。放手并不是等同于“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励的同时,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福原爱离开了母亲,独自来到中国,等待她的是重重困难,她什么都要依靠自己。

自己洗衣服,自己负责生活起居,学会自理。

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小小的福原爱没有怯场,很快和小伙伴熟络起来,融入了“中国圈子”。

这些生活上的小问题,对于乐观坚强的福原爱来说,都能一点点解决克服。

“想要她技术变好的话,就不能去干扰孩子”。在福原千代眼里,给孩子信任和独立的发挥空间,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女儿独自抬行李,洗衣服,结交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笃定的眼神,取得10战8胜的佳绩,都值得自己骄傲,也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没有错。“放手”换来了福原爱的双重成长,她脱落成独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长为独挡一面的职业选手。

时机恰当的放手,何尝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陪伴。

成功就是:看准时机,永不放弃

2012年,福原爱代表日本参加伦敦奥运会,最终获得银牌,比赛结束后,福原爱拿着奖牌奔向妈妈,妈妈笑着说:“借我戴一下。”

福原爱只是笑着看妈妈,已经60多岁的福原千代自言自语:“好重啊,这二十年都在这奖牌里了,好重啊。”

这条路,走了二十多年。

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充满艰辛和泪水的,小爱面对劲敌,有过失败与挫折,却从没想过中途放弃。她不是乒坛的最强者,但她的那股冲劲,却让所有人动容。这种根植于内心的信念,大概就来源于从小与妈妈的约定:绝不中途放弃。

不过度严厉也不过分宠溺,不看中成绩而是重视孩子的品性培养,从孩子的视角告诉他为什么,这或许就是福原千代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