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從兩個方面考察了實踐的人的活動即勞動的異化行爲。

第一,工人對勞動產品這個異己的、統治着他的對象的關係。這種關係同時也是工人對感性的外部世界、對自然對象一異己的與他敵對的世界——的關係。

第二,在勞動過程中勞動對生產行爲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工人對他自己的活動一—一種異已的、不屬於他的活動——的關係。在這裏,活動是受動;力量是無力;生殖是去勢;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個人的生命——因爲,生命如果不是活動,又是什麼呢?——是不依賴於他、不屬於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這是自我異化,而上面所談的是物的異化。

2.[XXIV]我們現在還要根據在此以前考察的異化勞動的兩個規定推出它的第三個規定。

人是類存在物,不僅因爲人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把類——他自身的類以及其他物的類——當做自己的對象;而且因爲——這只是同一種事物的另一種說法——人把自身當做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因爲人把自身當做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

3.無論是在人那裏還是在動物那裏,類生活從肉體方面來說就在於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而人和動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賴以生活的無機界的範圍就越廣闊。從理論領域來說,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一方面作爲自然科學的對象,一方面作爲藝術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是人必須事先進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同樣,從實踐領域來說,這些東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

4.人在肉體上只有靠這些自然產品才能生活,不管這些產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還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現爲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爲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爲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和工具—一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爲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於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繫,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繫,因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