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经常会说:股票,基金……我都不懂,怎么理财?其实理财并不是单纯通过技巧去让自己手里的钱变成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真正的理财高手,思维模式和他人不同。这些人好像天生为了赚钱而生。我们在羡慕的同时可以将他们的思维拿来借鉴,培养适合自己的理财思维模式。

一、能赚钱比不上会花钱

会花钱是指花钱有道,不仅把赚的钱花出去了,甚至还能让钱生钱,在花钱的同时赚回更多的钱。比如你花了10块钱换来了10块的货,不算会理财,而花了10块钱,却换来了15块甚至价值更高的商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会花钱也就是等于会赚钱”。要学会把会花钱同赚钱等同起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它其实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在花费之前一定要多思量,不能凭一时冲动花钱,其结果通常只是换来了一时的快感或满足,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事后利益。

那些最会花钱的人手里没有属于自己的钱,也一样可以赚大钱。就如同理财顾问懂得花别人的钱,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价值利益,而会花钱的最高境界正是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那份物超所值带来的喜悦。

二、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和信息的爆炸。这个时代,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富,更需要积累财富的能力。就算是一夜暴富的土豪,如果理财不当、花钱如流水,最后依然落得清贫如洗的例子我们早已见怪不怪;在一个家庭中,尽管夫妻双方都是高薪族,但是月月入不敷出,仍旧需要借债的例子也是不少。由此可见,只把钱装到口袋里,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的做法,显然已经out了;而把赚钱的能力放到脑袋里 ,才能真正让钱扎根、发芽,甚至成长为常青树。

三、省钱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传统的观念告诉我们节俭是一种美德,它一直都是发家致富的前提条件之一。可是凡事都得有个“度”,当在不该节约的时候强行节约,其结果不仅达不到节约的目的,反而会让我们遭受更多的损失,这样的损失就是传说中的“效用损失”。所以说花钱一定要先讲“效用”。效用说的就是物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在生活中的某种需要。因此,当我们在享用某种消费品时,却未能的大它本应得到的全部效用。通常这个时候,我们便遭遇了“效用损失”。比如说为了听音乐而买了台录音机,但是为了节约,就买了两三盘带子以后不再买新带。这样等过了几个月后带子都听腻了,便不再开录音机,那么这几百块买录音机的钱不久白花了吗?

四、切勿盲目贷款,要量力而行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哪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中国的老太太为了攒钱买房,自己省吃俭用,住在简陋矮小的房子中,到老了才买了一套大房子,但大房子没住几天就去世了;而外国老太太的梦想同样是买一所房子,她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贷了款,很快也就住进了大房子,在去世之前她也把贷款还完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进步,人们更赞同外国老太太的消费观念。

现如今非常流行的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贷款消费观念。可是贷款也要讲究一个度,不可过于盲目。如果说当你圆梦的时候却还背负了还款还息的重负,而你的还款能力不是太强,则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最后影响到以后的生活质量。假如还款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最好要量力而行,尽量不贷款或选择所能承受的小额贷款。

总而言之,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做到尽量节约,这一条原则永远也不过时的。但这并不等于花钱越省就越好,假如是为了节约而使自己受到效用损失,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