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有點類似當年美國公司收回其他國家的一些品牌一樣,買來之後就束之高閣幾年,然後這個品牌就徹底消失了,這也成爲打擊競爭對手的一個套路。

烏克蘭安東諾夫有多強悍呢?當年該設計院是研製過世界最大的運輸機的,這就是現在還在服役的安-225運輸機,除了這款機型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軍用運輸機安-124等都是安東諾夫的傑作。

不過隨着蘇聯的解體,烏克蘭雖然還有安東諾夫設計院,但是早就今非昔比。在運輸機研製上只有原型機而沒有其餘的進展了。這是由於烏克蘭的經濟狀況一直不佳。

對於波音來說烏克蘭的安東諾夫不是一個對手,波音在運輸機的研製水平上是處於世界第一的水平,不會存在運輸機設計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個也就是個託詞。

波音的策略也就是想避免安東諾夫的技術向其餘國家進行轉讓而已,安東諾夫的技術並不是波音所需要的。

這個本地品牌曾被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打着合作的旗號,“珍藏”二十年。在合作初期,還可以看到“可樂”和“北冰洋”雙品牌閃耀,但很快北京市場就是隻見黑色的可樂,而不見黃色的北冰洋汽水了。直到幾年前,待雙方合作到期後,北京市才又花一筆錢,從可樂公司“贖回”北冰洋的品牌,並通過不懈努力,再次恢復老北京汽水的輝煌。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要說明,當兩個品牌背後的文化內涵差異很大時,雙方合作必然帶來的是一主一次,一個活着很好一個瀕臨死亡或被冷藏。

在冷戰時期,出於安全保密考慮,和設計製造理念的巨大不同,美國製式'的''裝備與前蘇聯制式的差異很大,甚至有時是故意爲之。所以他們在各自“生態”環境裏可能都是最優秀的,但拿出來擺放在一起,就可以發現雙方產品的互通性很差,根本無法混合使用。唯一特殊的是,'由於美蘇在宇宙探索領域有巨大合作需求,強制雙方在執行標準方面具有兼容性,所以我們纔會看到雙方在國際空間站的無縫合作,纔會看到俄羅斯向美國提供火箭發動機等

波音可以成功吞併麥道,並'真正做到了優勢互補,取長補短,讓波音在吞併之後取得快速發展,但這要完全歸功於雙方都是美國公司,文化背景、設計理念、執行標準、製造工藝等等很相近,很好溝通,也很好借鑑。

而作爲前蘇聯時期華約集團內部最著名的飛機設計企業,在漫長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安東諾夫設計院業業已形成一套具有獨立特色的體系,在飛機及其發動機等產品的競賽'中,與波音公司各領風騷,平分秋色,都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在技術上很難相互融合。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爲'這次波音公司的收購行爲,絕不是爲了重整安東諾夫的往日輝煌,而也不會爲了獲得與收購價相稱的技術祕密,而是要弱化這個品牌,直至最終完全把它荒廢掉。製造烏克蘭版的“北冰洋”事件。

當然,美國也一定會趁機深入研究安東諾夫公司設計產品的技術特點,找到對付該類產品的辦法。而這也正是俄羅斯和我們網民所擔心的。

但我們對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是有信心的,相信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和生產加工企業,已經找到了“和而不同”的發展道路,相信美國的收購行爲不會給我們帶來嚴重影響。@蘇曉暉的世界 @書房點兵1130 @張召忠 @頭條國際

波音並沒有整體收購安東諾夫,而是利用其旗下的子公司Aviall,向安東諾夫供應關鍵零部件,並在未來幫助安東諾夫賣產品。安東諾夫現在的關鍵設計人才已經被歐洲、東方某大國、俄羅斯甚至韓國挖空了,只剩下一個空殼子而已。

由於安東諾夫設計局所需要的超過60%的飛機零部件從俄羅斯進口,而且絕大多數產品和業務也面向俄羅斯,因此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對該集團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災難。在2016年底用完庫存零件後,該集團已經陷入停產的困境。現在該公司只能靠出租飛機和幫助其他公司走賬來維持生存。

Aviall有限公司是波音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零件提供商,爲全球超過225家制造商出售和分配航空零件。該公司擁有穩定的鈦和鋁儲備,完全能夠根據安東諾夫的需要定製零部件。該公司也能提供關鍵的無線通信組件、飛機維修等服務。安東諾夫與Aviall公司合作,表面該公司全面轉向西方零部件和西方市場,完全斷絕與俄羅斯的一切聯繫。安東諾夫設計局表示,與美國公司的合作將幫助他們恢復An-158客機和An-178運輸機的生產。

2014年,由於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導致俄烏交惡,因而導致生產世界上最大飛機的安東諾夫公司停產。安東諾夫公司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西郊,但該公司嚴重依賴俄羅斯,60%的飛機零部件從俄羅斯進口。在過去,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是蘇聯的航天飛機計劃的一部分,用於運輸、設計蘇聯的航天飛機。最近,美國波音公司整體收購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院,以彌補運輸機制造的不足,該如何看待?

安東諾夫最著名的飛機是An-225,配備了六臺發動機,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640噸,而波音737最大起飛總重是73.5噸,對比來看,前者是後者近十倍。目前,在大型貨物運輸,其地位無人取代,比如在2016年5月15日,它用於運輸一臺澳大利亞資源公司,購買的大型電機。

2018年,在範堡羅的國際航展上,這家公司將重獲新生。2018年7月17日,美波音已經簽訂,向安東諾夫提供飛機部件的協議。由其子公司Aviall航空服務公司提供安東諾夫所需的全部航空部件,和相關售後服務。從明年年底開始,該公司將每年建造八架飛機。

由於該公司生產的所有零部件幾乎都由美國提供,此舉動無異於安東諾夫設計院被美國波音公司收購,它將成爲美國波音公司旗下的一個只負責生產飛機的公司。據悉,該公司在未來將主要生產運輸機。

這表明,安東諾夫設計局已經名存實亡,將成爲美國波音公司的子公司,負責爲波音生產製造部分,安諾諾夫設計院的輝煌歷史也將宣佈結束。

一,說一下波音與安東諾夫聯手這事,波音的技術需求很少甚至沒有,但是波音並不缺少對其的興趣。安東諾夫設計局曾經設計出了大名鼎鼎的安系運輸機而且體積之大冠軍羣雄,波音如果能控制相關技術以及控制成本的話能夠彌補其與洛馬公司在運輸機領域的差距,甚至在運輸機領域超越洛馬公司。

二,機會難得,目前烏克蘭剛剛投入歐美懷抱,烏克蘭在軍事方面還是有着大量蘇聯遺留的珍貴技術資料,其中安東諾夫設計局絕對是瑰寶之一,而現在美烏關係正處在蜜月期,此時聯手安東諾夫設計局,不僅是烏克蘭皆大歡喜,因爲這將再次獲得一筆鉅額注資,畢竟如今安東諾夫設計局已經很難拿到什麼訂單了,如果再不生產人力資源也將流失殆盡。對於政治上而言,美國控制安東諾夫也是一個需求,可以避免技術外流。

三,爲下一代運輸機做準備,由於冷戰的結束,軍備競賽的結束導致了美國對於這些大型運輸機的研發工程需求不大。

所以這幾十年美國的運輸機都沒有再更新過,但是並不代表美國不需要提高運輸機實力,很明顯波音公司在爲下一次軍方競標做準備。而且目前也會維持安東諾夫的生產,實際上對於波音來講,在烏克蘭生產飛機成本要低於本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