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走到了尾聲,2月4日至12日,美、英、蘇三國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舉行了一次祕密的首腦會議,簽訂了《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
同年5月8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了會議,簽訂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蘇、美、英、法四國共同佔領德國,解除德國武裝。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後,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劃分佔領了蘇聯,柏林市也被劃分爲4個佔領區,德國最高權力是由是個國家組成的盟國管制委員會。雖然二戰已經結束,但新的較量很快開始了。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次年美國杜魯門主義上臺,標誌着冷戰的開始。冷戰並不是武力衝突,而是通過科技、軍備競賽、太空競賽等方式一決高下,爭奪世界霸權,蘇聯與美國是其中的主角。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的德國佔領區合併,後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德國東部的蘇聯戰區則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爲東德。
很多人會聯想到二戰結束後與德國同爲法西斯的日本,美國原本就打算二戰結束後獨佔日本,不過蘇聯也有表達過自己的不滿,當時美國和蘇聯是勢均力敵的“世界強國”,軍事力量的實力也相當,因此兩國都有意無意避免世界第三次的發生。
美國與蘇聯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談判,最終美國允許蘇聯佔領日本北方四島,斯大林則同意美國在戰後控制日本。
不過美國與西歐、北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在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蘇聯也不甘示弱,在1955年與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等國在華沙簽訂《友好互助合作》,成立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
據統計,美蘇兩國在德國的駐軍都不少,截止1991年,駐德蘇軍在東德276個地點的777個兵營中,佔有包括47個機場和116個訓練場,包含24個師以及最爲精銳的33.8萬部隊,約4200輛坦克,8200輛裝甲車,3600門各個類型火炮以及10.6萬輛機動車輛以及1370架飛機。
而截止到現今,駐紮在德國的美軍還有3.5萬人,是美國海外駐軍最多的國家。
冷戰時期,蘇聯在科技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不過蘇聯也有自己的短板,隨着時間的流逝,蘇聯的“弱點”便出現了,而且蘇聯在軍事開銷上也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1989年,蘇聯便決定讓30萬駐德蘇軍回國求偶,下達了撤退指令。
於是駐德蘇軍便浩浩蕩蕩的歸國了,但在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了,俄羅斯繼承蘇聯主要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過當時政局動盪,這些駐德蘇軍該何去何從成了問題。
德國方面肯定不願駐德蘇軍待在德國,但蘇聯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因爲各方面的原因,駐德蘇軍在回去的路上足足走了60個月,到邊境時才發現祖國沒了。
還是德國以感謝蘇聯對德國的“照顧”的名義,花費110億美金作爲撤退的駐德蘇軍的補貼,“打發”了駐德蘇軍,駐德蘇軍這纔在1994年全部撤離了德國,回到了自己來德國之前的地方,但這時蘇聯已經不在了。
30萬大軍撤退回國,路上足足走了60個月,到邊境時才發現祖國沒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