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罗先南)“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请大家结合中国1921年前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有关因素加以分析探讨”?11月6日上午9时许,江夏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讨活动在实高举行,实验高中高一历史组王晓琳老师在主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抛出上述问题,学生们马上分小组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据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诸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历史学科重在通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5大核心素养的落实,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王晓琳老师主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运用了视频、图片、材料、表格等方式,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和回顾了1919-192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同时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来自江夏一中、江夏金口中学及实验高中的20余位历史老师就本课展开了热烈的课后讨论和交流。

“我认为历史5大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历史解释,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比如拟清教材各栏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等等”,研讨会上,来自金口中学的高一历史教师、江夏区历史学科带头人王敏老师如是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