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時,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

這可都是重要的節氣。

就連歷代帝王都得攜文武百官設壇祭祀,

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在咱民間,立冬相較於其他,

更爲被老百姓重視,所以立冬的也更爲講究些。

立冬,立則表示冬季開始,

萬物閉藏,老年間都講究“立冬補冬”,

所以纔會有民間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

所以咱們立冬的最重要的講究就是“喫”。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咱老北京素有立冬喫餃子“安耳朵”的習俗,

要說立冬喫餃子這事,

還得從名醫張仲景那裏說起,

那時冬季寒冷,好多老百姓的耳朵都凍壞了,

張仲景就用羊肉加入一些中藥,

用麪包裹,煮熟了給大家喫,治好了大家的凍傷。

而這種類似耳朵的麪食被稱爲“祛寒嬌耳湯”,

也就是餃子的前身,由此立冬喫餃子這一習俗就被傳承下來了。

而餃子作爲“立冬”的主角,

還來源於“交子之時”,

您想啊,立冬、大年三十,

都是新舊交替之時,我們都會喫餃子,

“餃”同“交”,

立冬這餃子不管是爲了您耳朵,

還是爲了應景,都必須得喫。

咱北京老講兒,這立冬的餃子得喫倭瓜餡的餃子,

這倭瓜可是從夏天就開始晾曬,

慢慢等它糖化,擦絲用肉或者雞蛋和餡,

最後喫得時候,得用醋加搗碎的蒜泥蘸着喫,

這味兒甭提多地道了。

立冬喫佛手卷,不會凍耳朵

在古時,我們有“拜冬”的習俗,祈盼人壽年豐,

“佛手卷”就是應和立冬節氣的喫食,

取其“福壽”的寓意。

佛手卷一般選取新鮮白菜與豬肉入餡,

包成吉祥佛手形狀的立冬佛手卷,味道鮮美,

可蒸、煎或炸等多樣喫法。

這裏面選用白菜也是有講究的,

俗話說“立冬白菜肥”,

大白菜是冬季最佳的應景養生食物,

不僅可以補冬,還可以排毒調理身體,

從這點上看出,咱老北京人在喫上太有學問了。

如果這佛手卷您不會做,甭着急,

咱們從小喫到大的老北京稻香村有售,

不妨您嚐嚐,記住了是三禾,別進錯了門。

羊肉鍋子,爲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

說了咱老百姓立冬的喫食,

但是這宮廷裏和咱們可不是一式,

從清代開始,宮廷的立冬規矩是喫涮羊肉。

每到立冬之際,御膳房就會給各宮各院添上一道羊肉鍋子,

用以進補、抵禦寒冷,取其羊肉溫補之性。

打那開始,四九城便有立冬喫涮肉的習慣了。

咱老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

清湯只需薑片、蔥段調味,鍋裏清湯滾熱

,拿着筷子夾着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手切羊肉片,

在湯裏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調好的麻醬料裏那麼一蘸,

送入嘴中,涮鍋同時再配些清口。

豐富口感的素菜,白菜、篙子稈兒、粉絲兒、

凍豆腐,先涮羊肉,後涮配菜,

大冬天這一口吃食也是沒誰了。

立冬時節,鹹菜醃起來

老話兒講“霜降殺百草”,

霜降一到,對地裏農作物傷害非常大,

家家戶戶會突擊收菜,這個時候爲了大量保存菜,

會開始醃鹹菜。而且這個時候的菜醃起來,

會保有獨特的甜味和鮮味,味道最好,

所以進入立冬,姆們家的鹹菜也要醃起來了。

咱老北京人醃鹹菜多以芥菜、大白菜、雪裏蕻爲主,

弄個大缸子,撒上大粒鹽,弄完一層再弄一層,

最後在上面壓上個圓石頭,這叫醃菜石,

這醃菜石可是家裏的一寶。

現如今,冬季不缺蔬菜了,

所以醃鹹菜這事也慢慢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講了這麼多關於立冬的講究,

不止因爲它是個節氣,是因爲這些講究裏,

帶着我們關於立冬的所有回憶,

兒時,進入立冬就開始忙叨,冬儲大白菜、

倒騰蜂窩煤,家家戶戶做裝在葡萄糖瓶子裏的西紅柿醬。

還有打立冬起,那些饞了好久的小喫挨個兒登場,

剛沾得的冰糖葫蘆開始沿街叫賣,

滿大街的糖炒栗子香直往鼻子裏躥,

隔着十里八街就能聞到烤白薯的香氣,

這還沒喫呢,口水先要下來了。

這些關於立冬的講究和回憶,

在北京孩子心裏始終是溫暖的,

立冬的餃子始終是帶着家的味道。

那麼,就在今天,回家陪爸媽喫頓倭瓜餡餃子吧。

圖文排版:赤耳

微信升級後如何找到“老北京城”?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合作聯繫微信號:lsy4833406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