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城市武汉篇:永远的江湖,不落的武汉前面红叶写了湖北高铁系列文章,目前地级城市已经写完,正在写县级城市。而从今天开始,再推出湖北城市系列文章,这第一篇就从省会武汉开始写起。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要说历史文化它不如九州之一的荆州,也比不上军事重镇襄阳;但是,它却拥有两者都自叹不如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武汉,位长江中游,是长江与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扼守东西水路交通之要道;同时,它又是我国南北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武汉成为我国中部第一大水路交通的枢纽地位;大江交汇,湖泊丛生,四面八方的商业贸易汇聚于此,东西南北的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大江大湖大武汉。

虽然武汉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建城,但当时朝代变化更迭过于频繁,城市的功能以军事为主,当时的武汉发展非常缓慢。而真正要说武汉的大发展,却是在明朝及以后。明宪宗成化年间,汉江改道,将汉阳县一分为二,于是汉口也就诞生了。因为水陆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汉口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经过明朝中后期的快速发展;到了明朝末期,汉口镇已经成为与北京、苏州、佛山齐名的天下四聚之一,即当时我国的四大商业中心之一。汉口镇的崛起,可以说是武汉第一次大发展!

而武汉的第二次大发展则始于清朝末期。1861年,清朝正式将长江沿岸的镇江、九江和汉口列为对外通商口岸,汉口从此开始跨国商业贸易业务,这对于以商贸闻名全国的汉口来说,再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而真正让武汉迎来第二次大发展的,却是一个贵州人。清末全国掀起了洋务运动,而当时出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正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在武汉大肆发展工业,在汉阳创办了我国第一家钢铁厂汉阳铁厂(后与大冶铁厂、萍乡铁厂合并为亚洲最大的钢铁公司——汉冶萍公司)以汉阳兵工厂(该厂生产的汉阳造是当时国产品牌)。后来,张之洞接着又在武汉创办了自强学堂,用来培养外语以及商务人才,这就是现在国立武汉大学的前身。正是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基础,才确立了后来汉口商业、汉阳工业和武昌人文教育的三镇格局。到了民国时期,武汉的汉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业贸易非常发达,已经成为和上海、天津齐名的国际贸易城市,并被杂志刊文誉为“东方芝加哥”。

到了解放以后,武汉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因为武汉的独特地理位置,交通优越、人文荟萃、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最重要的大城市,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于是建国以后,国家许多大型国企都放在了武汉,比如武钢集团、武船武字头大型国企相继在武汉落地生根;这样,武汉就成为了我国建国后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之一。而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一系列的大学相继在武汉成立,让武汉成为了位列全国前三的科教大市。而作为明清时期全国四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汉口镇,商贸依旧是非常发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依旧是我国重要的几个商品贸易聚散地之一。这时的武汉,倍受国家青睐,各种资源集于一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因此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由大陆经济逐步向海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开始向沿海地区转移,武汉开始进入为期二十年的衰退期,甚至一度被沿海的地级城市所超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武汉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甩掉包袱,开始走上现代化工业的复兴之路。时间进入2000年以后,武汉终于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新型汽车制造业逐渐成为了支柱性产业;而武汉深厚的科教资源优势也开始显露出来,东湖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蒸蒸日上,成为武汉经济新的增长极。而今天的武汉,光谷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的心脏,引领武汉向高端智能制造、航天航空、无人智能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快速发展,一个强市崛起的武汉演绎一曲王者归来!

武汉,因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交汇处,在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冲突、碰撞;而武汉在这时,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包容性,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和习俗,并慢慢加以吸收和融合,从而逐渐形成了属于武汉自己的独特地地域文化,这样一个江湖武汉就成型了。大江大湖大武汉,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优越地交通设施,有着繁荣的商业贸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成就了是永不落的大武汉!

运营者:红叶文化传媒,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