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人人网是一个装满了青春回忆的铁皮盒,哪怕在角落里蒙尘许久,也能仅凭匆匆一眼,瞬间唤醒曾经的那份少年情怀。

这些天来,一篇名为《13年后重新登陆人人网,你会看到你青春的截止日期》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很多老用户纷纷循着依稀的记忆,在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终于找回当年烂熟于心的账号密码,结果却不免大失所望——当年的那个人人网早已不复存在,曾经写满青春心事的“新鲜事”已无迹可寻,主页俨然成了红人主播们争奇斗艳的“秀场”,显得过于喧嚣,又过于落寞。

曾经的人人网首页

现在的人人网主页

面目全非的人人网,让老用户深感青春被“糟蹋”,却又无论如何让人讨厌不起来。几乎每个人都明白,满屏的网红主播头像背后,是这个曾经顶着“中国Facebook”光环的互联网产品,无可奈何的求生欲。

8月5日,人人网CEO陈一舟对刷屏文章作出回应,他表示,关于人人网的青春回忆贴每年都有,大家都珍惜自己青春的回忆,人人网又何尝不怀念曾经的辉煌。但是,回到过去已经不可能。

他坦言,转型做直播实属无奈之举,是“为了活命”,为了有“有足够的钱买存储和带宽”,来保存“大家的青葱记忆”,只要“作为一个产品活下来,人人网就有新的机会”。而好消息是,今年的第四季度或明年的第一季度,人人网即将扭亏为盈。届时,盈利之后的人人网可以毫不犹豫地把纯利投入到社交产品的研发上,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次公开的征询,关于人人网的未来,陈一舟说他想听听新老用户的意见:“人人网的明天,由你定!”

摆在人人网面前的,依然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转型之路。如果说人人网曾经是社群社交3.0时代的标杆产品,现如今的社群经济早已走到了4.0时代。

最初的互联网社群,是平台化的野蛮生长,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后来,社群发展到2.0时代,标签化的定向养成让具有共同属性的人群在虚拟时空里聚集起来,比如校友群、书友群等等;如果说社群3.0是线上线下融合,社群4.0就是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线上线下赋能,从简单的信息流,到兴趣流,再到价值流。比如7月内测上线的社群社交APP“我鸽”,做的正是价值社交,让社交回归身边,回归价值。

正如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苏珊·平克(Susan Pinker)在《村落效应——为什么在线时代,我们必须面对面重新连接》一书中所论证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村落”,你可以和自己认识的人在你生活的地方一起创造出“村落效应”,唯有实时的、面对面的互动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归属感。而校园,恰恰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村落”。在这个“村落”里,更为细分的真实社交场景无处不在,自习室、图书馆、寝室,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社交网络,让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水到渠成。

但回顾人人网的发展历程,随着老用户纷纷挥别校园,也随着决策者的野心从“校内”膨胀为“人人”,反而丢弃了校园场景难能可贵的“村落”优势,从线上线下融合的社群3.0,退化为标签化的线上社群2.0,最终泯然于众人。

互联网必须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还原”,把人从线上“还原”到线下,也把线上社交“还原”成面对面交流,这一趋势可以被理解为社群的下沉。仍以前文中提及的社群社交APP“我鸽”为例,即是依托于写字楼、社区、校园、旅途等真实场景,让用户实现线上相识、线下社交(OMO:Online Merge Offline),回归当时当地当人,发现、挖掘、放大、变现身边社交价值,实现“一公里内无难事”,驱使用户做有趣、有利、有用、有爱、有面的事,从根本上提升社交效率,降低社交成本,增加社交频次。

作为复华集团旗下人文互联网创投平台——北京梦想未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批投资、孵化的人文互联网产品,“我鸽”的出现顺应了互联网下半场——人文互联网的趋势潮流。唯有在社群下沉中不断寻找突破、重构链接,回归“村落”,回归人的生活本质,才能对抗社会原子化进程中的持续疏离、持续碎片化,让人群重获归属感,让良好运行的社群生态持续为个体输送“养分”,最终达成社群成员的自我实现,不断发现、挖掘、放大、变现每一个人的价值。

回归与还原,或许也应当成为人人网的突围方向之一。

------

梦想未来,我就是未来!

梦Sir说,和你一起聊聊未来,下期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