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你好,我是林紫。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焦点解决的基本知识和理念,今天开始,我们尝试将焦点解决的技术运用到自己身上、为生命打开更大的一扇窗。

今天要学习的技术叫做:寻找例外。

例外,是指问题没有发生或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等原来没有注意到的特定情境。焦点解决的理念认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发生,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方法。

比如,上节课提到的案例,女孩想改善人际关系、不希望周围人怕自己,希望给别人温暖的印象,我们就可以接着问:“你说周围人都怕你?从来都是这样吗?有没有什么时候、有人告诉你TA觉得你挺温暖的呢?”

通常这个时候,被问的人眼睛会bling bling地闪过一些些光芒,然后浑身散发出一股“好汉提起当年勇”的舒畅。那些例外的成功经验,哪怕“苔花如米小”,也可以给陷入灰暗的心灵带来生机和希望。

咨询中,我常常会做一面尽职尽责的镜子、第一时间把我捕捉到的、表情姿势等的细微变化反馈给来访者,帮助他们做他们自己的问题解决专家。

现在,你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开始练习。

第一步:确定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听完课后马上行动,找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通过下面的问题形式,与自己对话。比如,

“是什么在困扰着我?”

“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是怎样的? “

“一般会持续多久?”

“发生的时候,自己一般会怎么处理呢?”

“处理之产生的结果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同时出现多个问题,问题甚至会交叉缠绕出现,这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所以,如果在自我对话的时候发现不止有一个问题,就要仔细思考和取舍:“这一次,我最迫切想要解决哪个问题?”

比如,一个职场新人在描述TA的困扰的时候说,“我好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先是感觉压力很大,然后工作效率低,晚上又经常失眠睡不好,睡不好第二天效率更低、压力更大,然后就喝咖啡提神,结果晚上更睡不着了……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应该先解决压力来缓解睡眠问题、还是先解决睡眠问题来提高效率了。”

这时候,想象自己是自己的咨询师,问问自己:“如果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你最希望看到自己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借着这个问题,你可以先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比如提高效率,

然后进行第二个步骤:设定目标

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用语,警惕那些指向过去的声音,比如:“如果当初听父母的话留在老家,我现在就不会那么累了”。过去无法再成为你的目标,所以,要把问题指向将来,比如“当我效率提高的时候,我将会做些什么呢?我会如何度过我的一天呢?”。你还可以继续问自己:

“效率提高以后,我自己、我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我每天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呢?”

“我的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呢?”

“其他人可以从哪些方面知道我的效率提高了呢?”

“如果我的效率提高了,谁会最先注意到,然后又是谁?”

“效率提高以后,还会有哪些不同吗?”

第三步,提出例外问题。

你可以接着问自己:

“从小到大,有没有什么时候,我其实效率也挺高的呢?”

“那是在什么情况下?跟谁在一起?在哪里?”

“我曾经做过什么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呢?”

“我现在正在做些什么努力?效果如何?”

“当我效率高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同时也变得更好了?”

……

对于一些看上去模糊不定,或者是很难改变的目标,用例外提问的方法会很有效,因为一旦人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中原来确实存在着自己可以明显控制、或者是延迟问题发生的小小例外,就可以大大提升个人的自我掌控意识,并由此提高进一步规划发展未来的能力。

运用例外提问技巧自助的时候,需要注意下面五个要点:

1、认真了解自己对例外事件的看法。

比如,一位有社交恐惧的来访者,初次咨询的时候,最常使用的表达就是:“我很自卑很内向,害怕跟人打交道,一见到人我就很紧张。”如果咨询师不做具体化处理,就会顺着来访者的自我描述、与一大堆标签一起工作,很难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力量。

相反,如果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使用例外问题,引导他问自己:“一直都是如此吗?有没有什么时候不一样呢?”这时,来访者的描述就会变成:“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紧张”、“遇到异性几乎总是脸红”、“一般来说能宅我就宅”等。这些话语里的“大多数情况……”、“几乎总是……”、和“一般来说”等等,都表明有例外发生。所以,认真与自己对话,注意这些描述背后例外的可能性,记录下来,它们可能就暗藏着你想要的问题解决方案。

2、避免封闭式的提问。

当我们身处苦恼之中时,要尽量避免用封闭式提问来自我对话,因为封闭式提问只能带来唯一答案、而这个答案又往往会加重苦恼。

比如,如果你用封闭的方式问自己,“那次临时发言的成功,能说明我不是一个自卑内向的人吗?好像不是呢,我自己都不相信。”而换一种开放的方式问,就可能变成:“那次临时发言,我居然说了那么多话都没有磕巴,我是怎样做到的呢?”。 两种对话对比,你就会看到例外问题的神奇力量——它帮助你指向解决、而不是纠结问题本身。

3、让例外事件具体化。

当你通过自我对话,挖掘出自己的例外成功经验后,就可以进一步让例外事件的特殊行为具体化,提高我们自己的成就感。比如,你可以问自己:“那一次我的做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那次脸红的程度跟平时比轻了多少?”

4、耐心对待自己的“不知道”。

刚刚开始自我对话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知道”、“不可能”、“从来没有”。请你对自己多一些耐心,告诉自己:“好的,暂时想不起来也没有关系,明天我再问问自己。”当然,你还可以采访你最信任的人,请他们帮你提供例外的证明。

5、“敢作敢当”,避免自己把成功的责任转移

有时候,人们会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他人、否认自己的价值。假如自我对话的时候,你发现自己也有这个倾向,就需要警告自己:好事情也要敢做敢当,即使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做,你至少还做到了一点:允许那次的例外成功发生。你可以问自己:“我是如何做到允许它发生的?”

除此以外,我们之前使用过的打分法、也叫“刻度化”,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模糊不清的问题或者目标具体化,并且找到不那么困难,能够把握的改善步骤。比如,前面我们提到“脸红比平时轻”,你就可以具体刻度化:如果平时脸红程度是9分的话,那次例外成功经验下,脸红程度在几分呢?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凡事总有例外”,也许你会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啊:按照这个逻辑,“例外”本身也应该有例外啊。你是对的,不过,“对”这件事并没有给你带来愉悦和放松,所以,试着放下对错的纠结和对于逻辑、实证等等方面的执着,即使“凡事总有例外”也有例外,我们也可以把“活出例外的自己”当作人生目标,看看未来的自己,会发生哪些积极的变化。

林紫心理课,我们下次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