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9月底,市場中便流傳着無人機制造商億航(EH.US)的赴美上市計劃,欲以10%至15%的股票籌集約2億美元資金。

  而至10月31日晚間,億航終於向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申請以代碼“EH”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與傳聞不同的是,欲募集資金額度降至1億美元。

  智通財經APP發現,億航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的淨虧損分別爲5816.3萬、2772.6萬,分別佔當期收入的87.48%、85.61%。

  由此可見,“燒錢”還是億航的“主旋律”,此次上市可解其資金之憂,加速公司發展。但其前景並不樂觀,畢竟億航的競爭對手,是在全球擁有消費級無人機70%市場份額的大疆。

  面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億航又將何去何從?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敗北

  據市場消息,億航成立於2014年4月。由於起家之時正值無人機風口,億航在同年的12月份便獲得了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

  不過,震撼市場的還是第二輪融資。時隔僅16個月,億航便在2015年8月24日宣佈完成了由金浦投資領投的4200萬美元B輪融資。此時億航的估值已較公司成立之初翻了100倍。

  但風口來得去,去得更快。大量資本進入無人機行業後,消費級無人機(即面向C端客戶的產品)領域開始大打價格戰,一大批無人機企業在2017年隕落。而大疆則成爲此次價格戰中的勝利者,近乎壟斷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勝負已分後,行業陷入資本寒冬,億航也在此次價格戰中元氣大傷。所幸,憑藉之前的積累,億航在嚴峻的2017年獲得了C輪融資。不過,該輪融資的細節億航並未向市場透露,在此次赴美上市前,市場對此輪融資也知之甚少。

  但在招股書中,能找到該輪融資的部分跡象。智通財經APP發現,在當前的股份中,有374.86萬股的C系列優先股。而C輪融資未向市場詳細透露的原因或許在於融資時的估值並不好看,畢竟在大疆壟斷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後,億航的成長性已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招股書中對主要股東做了詳細披露。在IPO前,創始人胡華智持股45.6%,聯合創始人熊逸放持股3.4%,GGV紀源資本持股10.8%,徐小平的真格基金持股7.6%,Ballman Inc持股7.1%。

  虧損的背後,研發投入超90%

  在大疆壟斷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後,億航被迫轉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逐漸被億航邊緣化。2017年時,億航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中的收入爲1226.9萬元(人民幣,下同),至2018年時,已降至164.8萬。

  而公司將更多的資源用於2B業務的發展,這其中包括空中交通解決方案、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以及航空媒體解決方案。

  空中交通解決方案指的是載人級的無人機和物流無人機的交付。而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指的是無人機產品的銷售、指揮與控制系統及相關設施的設計和開發,“空中交警”類的巡邏無人機便屬於此類。航空媒體解決方案是通過大量的無人機進行演出,從而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

  在轉向2B業務的同時,億航對自身發展的規劃更具戰略性,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公司將空中交通解決方案確定爲核心業務。如此做的原因在於,與其他兩大解決方案相比,由於需要載客或載物,空中交通解決方案的技術壁壘更高。而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航空媒體解決方案很容易重演消費級無人機價格戰的悲劇。

  2018年時,億航的收入爲6648.7萬人民幣,同比增長超109.77%。主要的原因是億航在2018年交付了兩個指揮與控制中心開發項目,以及航空媒體表演的數量從2017年的19個增加到32個。但至2019年上半年時,由於公司未獲得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訂單,以及航空媒體解決方案規模較小且競爭加劇,導致在空中交通解決方案收入大增9倍的情況下,億航的總收入卻同比下滑超15%至3238.5萬。

  與市場需求波動導致的收入下滑相比,虧損則是億航短期內難以解決的。2018年、2019年上半年,億航經調整的淨虧損分別爲5816.3萬、2772.6萬,分別佔當期收入的87.48%、85.61%。

  而虧損的原因主要在於兩大方面,其一是在向TO B擴張的過程中,規模化效應不強,部分開支難以削減,其中又以營銷費用和一般行政及開支最爲明顯。2018年時,營銷費用、一般行政開支佔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0%、54%。

  其二,億航的核心業務是技術性更強的空中交通解決方案業務,爲加強核心競爭力,億航在研發上大力投入。2018年時,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例高超90%。

  中短期內的三大發展難題

  從業務的轉型到核心業務的確定,再到此次的上市融資,可以說億航逐漸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且公司在載人級無人機上擁有先發優勢和技術積累。作爲世界上第一家推出載人級無人機的公司,億航在2019年上半年出售了17架載人級無人機,推動空中交通解決方案收入同比增長近9倍。

  但從中短期的發展來看,億航面臨着不少難題。首先,億航目前仍處於TO B業務轉型的初期,產品需要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定製生產,更偏向於非標準化的產品輸出,渠道、服務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打通,這就意味着人力、物力的需求會維持較高水平,短期盈利無望。

  其次,來自大疆的擠壓不可避免,這也是整個行業玩家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目前大疆已擁有了全球超過70%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爲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大疆向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外的領域擴張是大勢所趨,這必然會對億航的現有業務造成衝擊。2019年上半年時,航空媒體解決方案便遇到了競爭加劇的情況。

  此外,在億航的空中交通解決方案中,物流無人機是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但當前的物流無人機市場競爭也較爲劇烈,除了無人機行業的玩家外,電商、物流巨頭也在該領域有諸多佈局。

  能否擴大載人級無人機的先發優勢並在其他垂直領域有所突破,是億航最終能走多遠的關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