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絕對的謠言,有病一定要去醫院,千萬不要胡亂嘗試。妥妥的“秋褲陰謀論”謠言,只要天氣冷,全世界人民都愛穿。

看看那些被逼瘋的人生,看看如何來破解。

常刷朋友圈,你一定見過這些被瘋傳的帖子:能殺精的可樂,不能穿的秋褲、致癌的烤麪包、人工造的假雞蛋、讓人脫髮的含硅洗髮水、包治百病的剝皮洋蔥……這些沒少被你的爸爸媽媽七大姑八大姨們轉發過,甚至當成是“醒世恆言”,時不時拿出來和你苦口婆心一番。別焦躁,被逼瘋的不僅是你,七七這次這些將朋友圈謠言整理出了2.0版,真理在哪裏,小編告訴你!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這可是流傳已久的“常識”,說到可口可樂,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它鎖在保險箱裏的“1%神祕配方”。正因爲有了這個高度機密的配方,各種“多喝可樂不益健康”的說法也層出不窮,其中最讓人震撼的,一定是——可樂殺精。

真相:

可樂不會殺精,也不會要人命,但喝多了發胖確實容易找不到對象……

2001年-2006年間,丹麥醫生詹森(Tina Kold Jensen)對2554名年輕男子的精子質量和咖啡因攝入情況進行了調查。詹森醫生認爲,喝“巨量”可樂,只是不良飲食習慣的一個方面。因此,並沒有證據證明大量飲用可樂引起精子質量的下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儘管這些巨量飲用可樂的人,精子總數下降30%,依然處於世界衛生組織所給出的正常精子總數範圍內。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1953年,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對斯大林認爲,給人穿上保暖的襯褲,人雙腿和關節的抗寒性就會在幾代之後喪失,變得完全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

真相:

妥妥的“秋褲陰謀論”謠言,只要天氣冷,全世界人民都愛穿。

秋褲作爲一種保暖衣物和別的衣服並沒有區別,如果穿上秋褲真的有損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褲、羽絨服、帽子、手套、棉靴難不成也都是陰謀?還有熱炕、暖氣和空調呢?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麪包在剛出爐時,因爲仍處高溫狀態,這時麪包的酵母並還沒有完全消失,若在此食用麪包,會將有害的致癌物食入。因爲剛烤的麪包太燙不易咀嚼,會影響消化吸收過程。

真相:

除了太燙以外,喫剛烤出的麪包沒有其他壞處。

不喫剛烤出來麪包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網上能夠找到的幾種解釋也是自相矛盾,牽強附會。首先,酵母是微生物,在做麪包中的作用在於發麪階段。烤麪包的溫度一般在200℃左右,但還沒到這個溫度時,酵母就早已死光了;其次,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酵母有“致癌性”。另外,長期喫太燙的食物的確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風險。但是這個“太燙”不是針對麪包,而是對任何食物飲料都成立。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獻血會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喪失。紅細胞的減少會使身體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細胞的各項生命功能無法正常發揮,。白細胞減少會是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血小板的減少會使傷口難以癒合,並會誘發白血病。

真相:

無償獻血對身體非但無害反而有利。

獻血時血液中減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鐵和蛋白,可降低血液的粘滯度。健康人在醫生指導下適量獻血或血液中的某種成分,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狀態,不斷增加血液中年輕紅細胞的比例。全國各大醫院的醫生,都組織參加過無償獻血。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微信朋友圈裏有一則帖子廣爲流傳:“爲咱爸咱媽一定記下來【救命三法】”。帖子介紹了三種滴血救命的方法:中風,在耳垂刺一滴血;心臟猝死,在腳趾刺一滴血;呼吸困難,在鼻尖刺一滴血。

真相:

絕對的謠言,有病一定要去醫院,千萬不要胡亂嘗試!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童嘉毅副主任醫師表示,心臟病突發時,搶救需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如病人出現眼圈發黑、大汗等問題時,不能立刻移動病人,而是要打120等專業醫護人員前來救援。突然出現胸痛、胸悶的情況則要立刻送往醫院。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假雞蛋”新聞在近幾年可謂層出不窮,這些事例中,雞蛋有變成橡膠狀的;有可以凍成冰的;有怎麼煮都不能成型的;有打開就發現蛋黃蛋清混在一起的;類似地,還有 花紋一洗就掉的鵪鶉蛋 ……大家都懷疑自己買到的這種非正常蛋就是假雞蛋。

真相:

造出假雞蛋確實很難,目前雞蛋代用品也只有粉末狀的。

雞蛋雖小,結構卻非常精巧,特別是蛋殼這部分結構,網上流傳的方法在質地、外觀、模具接合處或是注射內容物處都會留下痕跡。

那這些與真雞蛋差別甚遠的異常蛋又是怎麼回事呢?它們還真的有可能是母雞親自生出來的。採用的飼料和養殖管理方式不同,產下的雞蛋就會有所差異,比如飼料鈣質不足會引起薄殼蛋、軟殼蛋;因受驚或炎症引起輸卵管變形,則會產生一些奇形怪狀的蛋。另外,如果雞蛋的運輸儲存不當,比如路途顛簸、溫度苛刻、放置過久等,都會導致其內部結構遭到破壞,生理生化特徵發生變化,產生一些“異形蛋”。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頭髮洗完後是順順滑滑的,是因爲在洗髮水中添加了硅或者二甲基硅氧烷等化學組分。但是硅本身的不透水性和其他惰性,也會封閉毛孔,造成頭皮也容易發癢,甚至可能併發落髮、脫髮的後遺症。

真相:

洗髮水只含有二甲硅油,猜測它對頭皮的危害卻是沒有得到證實的。

說洗髮水裏含“硅”,其實並不是指含有硅單質,而是指二甲硅油(Dimethicone)。(二甲)硅油是常溫下爲液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俗名,也被稱爲“矽靈”。PDMS可以撫平毛鱗片,減少頭髮的摩擦損傷,所帶來的及時或長久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如果你是短髮,或者不需要這麼多的保護,抑或就是不喜歡硅油這種成分,可以選擇那些不含PDMS的洗髮水、護髮素——它們含有的是鯨蠟醇、硬脂醇或葵花籽油之類的成分,而它們中的某些有着實實在在的致粉刺性與致痘性。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檢測是否地溝油的最簡單方法:在炒菜時放一顆剝皮的蒜子,蒜子對於黃麴黴素最敏感。如果蒜子變紅色,就是用地溝油,含有大量黃麴黴素。用冰箱也可以檢測地溝油。

真相:

這是一個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的方法。

沒有任何研究和理論支持蒜子可以檢測出黃麴黴毒素。冷凍對一小部分地溝油有效,但不是通用方法,不具備普遍性。目前還沒有通用的地溝油檢測方法,要防範地溝油,消費者需要做的是儘量選擇有信譽的餐館和烹飪用油。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爲了您的視力,請對電腦作如下設置:桌面->右鍵->屬性->外觀->高級->項目選擇(窗口)、顏色1(L)選擇(其它)將色調改爲:85。飽和度:123。亮度:205->添加到自定義顏色->在自定義顏色選定點確定->確定。這個色調是眼科專家配置的,長時間使用會很有效的緩解眼睛疲勞保護眼睛。

真相:

豆沙綠並沒有保護視力這麼神奇的功效。

從小,我們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寫字看書一段時間後,要看看遠處的綠色植物來保護視力。這種做法確實有些效果。之後有商人依照這個“常識”推出綠色書寫紙製作的作業本。“豆沙綠保護視力”的流言可以看作是綠色作業本的現代版。其實“綠色護眼”沒有研究支持,並且在國外網站鮮有討論,這應該是一個本土流言,可能是“看遠處的綠色植物來保護視力”這一正確做法的訛傳。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謠言:

當流感造成了四千萬人死亡時,有一家農民家卻出乎預料每一個人都非常健康。原來這家人妻家裏的每一個房間(那時大概也就是兩間吧)裏放置了一顆沒有剝皮的洋蔥。如果把洋蔥的兩頭切掉,插在叉子上,晚上放在病患身旁,洋蔥會因爲病菌而在次日清晨變黑。

真相:

在房間裏放薄皮洋蔥除了能讓你流淚,並沒有其他神奇功效。

洋蔥裏的一些提取物的確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如含硫物質、酚類物質等,但是能否預防流感,沒有臨牀依據;另外,流感是病毒,現在也沒有洋蔥殺病毒方面的研究證據;

把洋蔥兩頭切掉放着第二天會變黑,並不是因爲流感病毒或者病菌,而是最常見的食品化學反應:酶促褐變。而且,一定要切開纔會變黑。不光是洋蔥,酶促褐變非常普遍,不信你回家切個蘋果放牀頭試試,不要等到第二天,半個小時不到就會變成暗褐色。

你信或是不信,朋友圈那些被逼瘋的謠言2.0版

喫肉肉不長肉肉,我是膳博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