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疫情形勢嚴峻,一些海外遊子希望早日回國,鑑於入境航空的新政策,供票需求非常緊張,近日,東航便因爲多倫多回國航班的候補乘客問題,被頻頻刷上熱搜,點擊鏈接查看:留學生買票回國卻被東航丟在機場 引發輿論爭議

針對此問題,東航官方於8日發佈緊急公告:

留學生買票回國卻被東航丟在機場 令人寒心的操作

在此緊急公告中,違規加價銷售機票再次成爲輿論的重點,由於新政發佈(1家航空公司在1個國家內保留1條航線,1周不超過1班,並且要確保每班航班客座率不超過75%),使得國際航線運力只有往年的1%,而需求卻遠超往年同期,座位供需矛盾異常緊張。在此特殊情況下,一方面,多條國際航線機票在多個平臺均已顯示售空,另一方面卻有少數機票代理人號稱仍有餘票,並以數萬元的價格進行售賣。

令人驚詫的高價國際機票

“這幾天,我親眼看着從美國洛杉磯回國的機票從最開始的2萬多元一張,快速漲到3萬、6萬、8萬……前兩天,票代圈裏剛賣出一張12萬元的票。”資深機票代理劉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現在回國機票搶手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自己剛幫一個國外的消費者拿到一張6萬元的票,馬上就有倒票的人得到消息用8萬元從他手裏買。劉先生直言,即便如此,目前直飛的票源已經基本沒有了,至少要等到5月才能拿到,而風險較大的轉機航班,也至少都要3萬-4萬元/張起。

旅行社表示可提供機票經濟艙 要價7萬

3月31日,媒體注意到,有人在社交平臺發佈消息稱,南航執飛的倫敦—廣州航班尚有餘票。記者添加一自稱是重慶某國際旅行社工作人員的微信後被告知,經濟艙票價一張爲七八萬元人民幣,但具體出發日期尚不能完全確定,起飛日期可能是4月9日或者16日。當記者質疑票價爲何如此高昂時,對方回覆道,因現在該航線每週只有一班,“票很緊張,而且航司給我們的價格也貴,實在是沒辦法。”

然而,新京報記者當天從南航客服中心瞭解到,整個4月南航執飛的倫敦—廣州航班均無餘票,包括經巴黎、阿姆斯特丹中轉的非直飛航班。客服人員表示,根據民航局規定,目前國際航班不能滿座,若訂票客座率達到75%,立即停止售票。客服人員在查詢後回覆,5月份南航執飛的倫敦—廣州直飛航班也無餘座。

爲什麼航企官方渠道無票,但乘客仍然可以從票代手中購買到機票呢?

通常情況下,機票銷售有兩類渠道,一個是由航企直銷,即乘客通過航空公司官方平臺購買機票,第二個部分就是通過代理銷售(即我們熟知的票代),這部分包括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遊平臺(OTA)、批發商、各級代理等,其中部分批發商不面向旅客直接銷售,而是分撥給其他二級、三級代理。不同的銷售渠道使得航企直銷平臺無票的情況下,乘客仍然可以從囤票的票代手中買到機票,隨着票代層級不斷下沉,機票價格中的“水分”越來越大,所以當機票供需緊張時,如果乘客選擇從票代手中購買,可能已經被倒了好幾手,養肥了N層的代理。

航企取消機票代理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高價票?

事實上,機票代理在機票銷售供應鏈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機票代理公司可給廣大企業簽署周結、月結等服務,這樣可減少廣大企業的資金壓力,另外有關機票、航班問題都可電話和網上諮詢,退改便利服務等等,航司提供這樣的服務會牽扯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機票代理則很好的充當了中介的角色,且對於大部分乘客而言,我們需要的是性價比和便利性,比如更願意通過OTA平臺比時間、比機型、比費用,選擇最適合的航班。

航企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提直降代”,即提升機票直銷的比例、降低代理分銷的比例。對於各票代,提直降代進一步壓縮了其利潤空間,代理費由原來的8-10個返點,直接變成零,利潤大大縮減。此後各大OTA平臺降低了非直營的機票代理商產品的比例,收取的佣金也一路水漲船高,同時伴隨着的還有各種花式捆綁銷售。代理們爲了生存下去,市場不規範行爲也越來越多,這次回國機票被“趁疫打劫”和機票代理有很大關係。

中國民航總局官方回應近期高價機票問題

4月9號的新聞發佈會上,記者向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詢問該熱點問題:“在“五個一”政策之下,國際機票額外珍貴,多條國際航線的機票在官方渠道和第三方平臺均已顯示售空,但有媒體發現少數機票代理人號稱仍有餘票,並以數萬元的價格進行售賣,是否存在類似“先佔座,後倒賣”的行爲,民航局怎麼看?對因此花高價購買機票的旅客應如何維權?”

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這個問題,歐美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價格因爲供需關係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這是正常的。根據《民航法》的規定,歐美國家通往我國的國際航線的航空票價,主要是依靠市場的供需關係來定。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個別不法銷售代理和黃牛利用技術手段,採取虛佔座位,再加高價格倒賣這種行爲,嚴重的擾亂了我國的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秩序,嚴重侵害了旅客的合法權益,必須大力整治。爲此,民航局於4月7日下發了通知,分別對航空企業、OTA平臺和銷售代理、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環節都提出了要求。

機票代理可以優先獲得緊缺的機票?

機票代理的獲票渠道大約有以下幾種:其一,原本與航企有合作的一級承包商、旅行社,定期會從航企手中“切票”或者幾家票代直接“包機”分票,他們手中的票源相對穩固且優質;此部分的票源在市面上流轉更多。其二,所有有資質的票代都可以在GDS(國際機票分銷系統)上收票,該平臺上的機票基本都是被大票代、旅行社“切票”後剩餘的部分;此外,還有一些票代可能通過買賣積分等形式換票。

據媒體報道,在機票緊張的背景下,這些“黑票代”之所以能夠訂到票,並非靠服務加持,而是靠固定渠道。代理商掌握機票基礎分銷系統的終端賬號,熟悉國際機票操作的流程,而且有專門人員來監控航空公司釋放座位情況,自然有把資源換成金錢的條件。他們一邊賺着航企的代理佣金,一邊還向乘客任意加價。這與其說是遵循市場規律,不如說是借疫生財。對航空公司和消費者來說,會造成“雙輸”局面。

票代的各種賺錢操作套路瞭解一下:

面對票代的各種套路,國內媒體整理了部分手段

套路一:花式退票

看天氣退票。比如說北京近期的幾場大雪,就是賺錢的大好時機。因爲下雪屬於意外,航企會全額退款。但是很多用戶是不知道的,代理只按正常退票的比例給用戶賠償而不是全退,賺取差價。

套路二:團票散出

航企賣給旅行社的團隊票,價格肯定有優勢,很多票代會調高價格悄悄賣給散客,但價格比正常機票還是要便宜一些,用戶就會購買。但因爲是團票,這部分機票不改不籤不退,有用戶一旦有事想退票,就容易出現糾紛。

套路三:特殊航線促活

機場爲了促活某一條航線,會有兩個航企聯運的獨特政策。比如說,鄭州機場需要開通香港航線,但它客源不行,就會給某個航企優惠,讓他們把客源引過來,並要求鄭州站始發。比如將原本香港直飛雲南的航線,變成鄭州-香港-鄭州-雲南的聯程票。原本1200元的機票價格,鄭州機場進行補貼,只賣200元。代理分拆賣單程,讓旅客在其中一個站點下,賺取差價。另外,這部分票也是不改不籤不退,會讓乘客遭受部分損失。

套路四:指定人羣/公司

每年中國都會有一批出國務工/留學的人,時間段和國家都比較固定,航空公司會針對這部分用戶做一些價格上的傾斜。還有一部分航企要做自己的B端市場,針對國內一些大公司給出優惠的價格。很多代理會拿着這些票賣給非指定人羣的用戶,一旦被航企查出乘客身份不符合,會存在違規風險。

套路五:打時間差賺差價

機票價格臨飛前波動比較大,如果乘客提前訂票,一些票代會選擇出票後立馬退掉,臨飛前再將票以低價買回來賺取差價。但是如果沒等到低價票,代理商會選擇退錢給乘客,很多時候只能是一錘子買賣。這也是有一些乘客到了機場才發現查不到自己機票或機票號碼有更新的原因,其實代理商已經進行了一輪幕後操作。

套路六:固定航線

憑藉極其獨特的人脈關係做低價格,某一條航線只針對幾個固定的代理人。比如這條航線全年平均價格1000元,他就能做到500元。簡而言之,這些票代利用信息差制定差價,機票的價格哪怕只有5個點的利潤,因爲電商沒有任何成本,一天出上萬張票,利潤都是極其可觀。但是這部分票都存在不改不籤不退的“規則”,且存在違規風險。

面對近期黑心代理加價行爲,各大航空公司紛紛出臺措施

3月27日,南航發佈了對違規代理人的處罰公告,並對涉及違規佔座的90家代理屏蔽了訂座配置,同時,對涉及違規使用集團客戶運價的3家代理停止銷售南航授權。

國航則宣佈自3月29日至4月28日,暫停在全球各訂座系統及境內OTA(在線旅行社)旗艦店發佈國際、地區航班信息,旅客通過直銷渠道購票,斬斷了代理公司的信息源。

此外,廈航暫停非直銷渠道銷售;海航設立舉報郵箱,一經查實將取消違規代理的銷售資質。

針對花高價購買機票的旅客應如何維權的問題,專家建議廣大旅客儘可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機票,避免上當受騙;如出現高價購買機票的現象,建議這些旅客妥善保管好票據,向國家市場管理部門進行投訴。

延伸閱讀
  • 英國放棄財政救助航空業 廉航停飛、維珍尋救
  • 疫情下美國民航業的新舉措 航班上的"自救"
  • 波音關閉華盛頓州工廠 在破產的邊緣徘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