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看西游第2162期)

文/范泛记书

取经队伍中,猪八戒是粗鲁的代表。也正因为这一点,他的语言直率、通俗,比较有趣、接地气。比如“四圣试禅心”时,呆子就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 “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装腔作势),把好事都弄裂了。”

孙悟空经常说猪八戒脑子会抽风,这话大可商榷。表面上看猪八戒呆呆傻傻,头脑好似不灵光,说话干事不着调,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猪八戒是师徒四人中思想活动最频繁、最活跃、最复杂的人。他会像唐僧那样胆小怕事,又渴望着孙悟空那般功勋卓著,还会与沙僧在谁挑担子这类问题上勾心斗角。除了取经事业这类大事,他更把心思放到小日子上,想着家中娘子,动不动分家散伙,甚至还攒下四钱六分的私房钱。这一切好似不可理喻,其实背后也都有逻辑,毕竟老猪社会经验最丰富,脑子里想得就多,经常会跳跃式思考,被想法简单的孙悟空看不上眼也很正常。

猪八戒一身的世俗气,说话经常不客气。但不管他有多江湖,在唐僧面前还是比较规矩的。不过有一次例外,呆子竟连声说起唐僧的怪话来。那时,唐僧在女儿国被蝎子精掠走。孙悟空寻上门与妖精大打出手,不小心被毒刺在头上蛰了一下。猴子疼痛难忍,就此收兵歇了一夜。次日平明,孙悟空对八戒讲头已不痛,只是有些痒。八戒笑道:“痒便再教他扎一下,何如?”行者啐他一口:“放放放!”谁知呆子听了笑道:“放放放!我师父这一夜倒浪浪浪!”

《西游记》虽然成书于四百年前的明朝,但“浪”这个字在文中意义恐怕与现在的相同,都不是什么好意。猪八戒这是疯了吗?为何敢如此评说师父?这一切还要从女儿国国王说起。

女儿国国王可不是招赘唐僧,她的做法是比招赘还要厉害——带着国家出嫁。成婚后,女儿国便改朝换代,由唐僧做新国主,女儿国王将退位做王后。如此好事唐僧不肯,老猪的心中便有不满之情,后来见了国王真容,那心中妒火更是难熄。原著中的这段描写极好:“猪八戒在旁,掬着嘴,饧着眼观看那女王,却也袅娜。那呆子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

眼看着荣华富贵与美女佳人都不要,老猪内心深处不只是遗憾,更有羡慕嫉妒恨。他的内心活动应该是这样的:好不容易把脚从女儿国抽出来打算继续西行,却不想老和尚又被琵琶精掠去。据孙猴子打探,女妖也是色中饿鬼,竟也要与师父成亲。这一夜,不知那对孤男寡女能做下何等之事,说不定早已乘龙配凤。如果真是这样,可要真把俺老猪活活气死。前面有那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你不从,却在这荒山僻壤与妖精苟合,这不是“浪、浪、浪”又是什么?!

唐僧能否保住真元?孙悟空也不敢打包票,所以没有反驳八戒,而是带着他来到妖洞门口:“你且立住,只怕这怪物夜里伤了师父,先等我进去打听打听。倘若被他哄了,丧了元阳,真个亏了德行,却就大家散伙;若不乱性情,禅心未动,却好努力相持,打死精怪,救师父西去。”

猴子打探消息回来,呆子急忙问道:“那话儿成了否?”行者笑答:“不曾!不曾!老师父被他摩弄不从,恼了,捆在那里。”猪八戒仍不放心:“师父曾说什么?”孙悟空道:“他只说衣不解带,身未沾床。”至此,猪八戒方善罢甘休,笑道:“好!好!好!还是个真和尚!我们救他去!”

从这一节故事中我们看出,领导的模范表率作用有多重要。如果唐僧也跟现实中的个别官员一样说一套、做一套,恐怕不等那些妖魔出手,最先干死他的就是自己的徒弟了。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猪八戒为何藏私房钱,谁举报了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