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網宿科技股價快速上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寶珍和劉成彥合計減持400萬股,套現約1.25億元。今年3月,隨着邊緣計算概念爆發,網宿科技股價上演5連漲,從11.81元暴漲至17.29元,但重要股東和高管的減持計劃也如約而至。

原標題:兩市第一迅速隕落,高管減持慌不擇路,BAT壓垮網宿科技

來源:富凱財經

11月4日,網宿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儲敏健因在距離減持計劃披露日不滿十五個交易日內減持,收到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警示函。

事情發生在今年3月。當月11日,儲敏健通過網宿科技披露公告稱,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692.8萬股,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的,減持期間爲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六個月內。26日,儲敏健就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減持所持網宿科技673.44萬股。

雖然此舉被解釋爲理解錯誤,儲敏健也承諾12個月內不再減持。但公司高管如此迫不及待大手筆減持,甚至不惜引發違規的行爲仍然引發投資者反感,尤其事後來看,當時的減持的確算是某種意義上的逃過一劫。

機構撤離,股東高管頻繁減持

據富凱君瞭解,網宿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向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分發與加速(CDN)服務、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服務及雲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公司2001年成立,2009年上市。起初,作爲國內CDN領域的龍頭企業,網宿科技股價一路大漲,曾以134元的收盤價超過當時的貴州茅臺,問鼎兩市“第一高價股”。

但好景不長,隨着2015年BAT進入CDN行業,行業競爭加劇引發“價格戰”,公司經營持續承壓,尤其是近兩年來,淨利潤持續下滑。

但除了業績頹勢,更令投資者擔憂的是機構的撤離和股東高管們的頻繁減持。2017年一季度,比爾·蓋茨基金會減持網宿科技,當年二季度消失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單中。

控股股東的頻繁減持更是成爲常態。2013年,網宿科技股價快速上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寶珍和劉成彥合計減持400萬股,套現約1.25億元;2014年,網宿科技股價突破百元大關,陳寶珍和劉成彥減持749萬股,套現約4億元;2016年,陳寶珍再次減持700萬股,套現4.51億元。2017年9月,陳寶珍減持880萬股,套現9944萬元,劉成彥減持885萬股,套現9546.6萬元;2018年,陳寶珍減持3608萬股,套現4.46億元。

今年以來,這種減持範圍從控股股東擴展至高管。wind數據顯示,1月8日-2月14日期間,網宿科技原實控人之一劉成彥、陳寶珍,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肖蒨,證代魏晶晶,合計減持約3760.99萬股,套現約2.78億元。

轉型不利,轉投國資懷抱失敗

業績承壓的網宿科技尋求過破局之路,從社區雲到海外業務,均難有突破。2018年,公司宣佈佈局邊緣計算,最新消息顯示,其“面向邊緣計算的支撐平臺”項目仍處於建設期。

今年3月,隨着邊緣計算概念爆發,網宿科技股價上演5連漲,從11.81元暴漲至17.29元,但重要股東和高管的減持計劃也如約而至。創始人陳寶珍計劃減持不超過1.46億股,副總經理儲敏健擬減持不超過693萬股,董祕周麗萍擬減持不超過261萬股,副總黃莎琳擬減持不超過64.3萬股。

6月,網宿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大股東陳寶珍及二股東劉成彥與廣投集團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陳寶珍擬轉讓其持有的2.52億股,劉成彥擬轉讓其持有的3966.5萬股,合計交易金額達35.03億元。三個月後,股份轉讓交易終止。

股東急着脫手的背後是網宿科技再度滑坡的業績。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5.7億元,同比下降1.34%;淨利潤7.74億元,同比增長26.19%;扣非淨利潤9226萬元,同比下滑82.98%。其中,網宿科技完成出售廈門秦淮科技有限公司股權交易的交割手續,確認投資收益6.54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