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市場四川訊(趙君)“孝敬父母、關心晚輩、體恤家人,滿足任意一項且在羣衆中得到認可,每項得3分,反之每項扣2分……”“一桶油88積分、一塊肥皂2.5積分……”這是達州市達川區萬家鎮雙橋村品德銀行公示在牆的品德存兌標準,他們以村民孝善及依法德行,在品德銀行存入積分,並將積分兌換成日常所需物品,鼓勵村民積極向善,弘揚正能量,激發村民內在動力,匯聚鄉村共治合力。

達州市達川區萬家鎮雙橋村搶抓機遇,以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廁所革命、面源污染防控、村莊清潔行動爲着力點,綜合運用“品德銀行”等有效手段,建立了垃圾積分兌換等獎勵機制,以引導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爲突破口,不斷增強村民參與村集體事務、參與管村治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序推進治村興村各項事業,取得了初步成效。

尋出路,謀求新改變

垃圾圍村、環境髒亂差……一度制約着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成爲當地羣衆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之一。全村羣衆集思廣益,結合全區開展的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由黨委政府倡導,以扶貧扶志和扶智爲基本原則,建立了品德銀行,以解決羣衆特別是困難羣衆“等靠要懶”思想爲根本目的,通過積分兌換實物的方式,將各級組織(包括黨政機關、事企業單位)和社會愛心人士定向到村的各類物資等,公開、公平、公正發放到羣衆手中。

建“銀行”,引導新風尚

制定了《雙橋村品德銀行積分細則》,把“分類垃圾、善言善行存進來,油鹽醬醋兌回去”印製到品德銀行的牌匾上,讓村民一目瞭然品德銀行的目的和做法。每戶村民基礎分爲0分,村民積極發展產業、家庭院落環境衛生保持整潔、垃圾分類收集、踐行“五崇尚五反對”、積極崇德向上、培育鄉風文明、主動參加村集體勞動等可獲得積分,實行打分量化。由村委會和監委會根據村民產業發展、環境衛生、鄉風文明,家風家訓、移風易俗及參加村集體活動等情況,每季度定期開展積分超市積分兌換實物話動。用存和兌兩個實體手段,把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村民的日常生活物資需求緊密聯繫起來,運用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辯證法觀點,村民以德積分,以分換物,引導廣大村民舉止文明、和諧鄉鄰、勤勞致富、樂於助人、孝老愛親,營造淳樸和善鄉風民風,促進農民在良好習慣和文明鄉風形成的制度約束向自我約束到自覺約束逐漸轉變。

促長效, 建設新雙橋

隨着品德銀行的運行,村民親身體驗到生產生活的不斷向好,主動向村支兩委出謀劃策,建立健全治村各項機制:建立組織領導常設機制,成立村支兩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村民小組長爲成員的品德銀行工作領導組,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建立經費保障運行機制,以“村裏出一點、鎮財政貼一點、企業助一點”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爲品德銀行長期正常運行提供資金保障,有效化解了因資金不足工作難以運行的窘境;建立日常保潔管理機制,按照每個村民小組1名保潔員,建成穩定的保潔人員隊伍,積極落實“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五級聯動”垃圾清運處理管理辦法,確保農村垃圾定點收集、點時清運、及時妥善處理; 建立農業生產面源污染控制機制,在全村大力推廣生態平衡施肥技術、生態防治技術、鼓勵農民使用農家肥、有機肥及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工業企業的准入、監管、污染治理力度,強化防治措施。通過一系列長效機制的建設,使全村村民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

品德銀行的有效推行,有效促進了鄉村和諧、鄉風文明,村容村貌變得整潔美麗,村民們參與公益事業的積極性得到較大提高,善行好事,尊老愛幼、鄰里和睦、互助友善的文明風尚已蔚然成風。好風氣吸引來大投資,中華銀杏谷項目的全面建設,爲村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鋪開了嶄新畫卷。

萬家鎮雙橋村品德銀行

風景如畫的萬家鎮雙橋村居民聚居點

萬家鎮雙橋村居民聚居點一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