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自主品牌迅速崛起,鈴木汽車在中國市場內份額日漸萎縮。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後,鈴木會有怎樣的變化?

日前,鈴木汽車公佈2018財年第二財季(7-9月)業績報告,數據顯示當季度營業利潤僅有7.26億美元,同比下滑了6.6%,這也是鈴木近兩年內業績最差的一個季度。

按照鈴木分析的原因,主要爲中國、歐洲及印度市場銷量下滑的影響,並且印度盧比的貶值也導致利潤下滑。

鈴木在第二財季亞洲市場銷量下跌了2.6%,在中國市場日漸頹勢的表現也不得不宣佈退出,失去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後,對鈴木也大受打擊。

尤其鈴木在印度汽車市場是最大的霸主,鈴木官方稱受到自然災害事故發生,銷量受到影響。第二財季中,鈴木在印度的銷量爲45.5萬臺,整個上半財年(4-9月)銷量爲83.7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沒有變化。

2018年9月4日,長安汽車與鈴木正式達成協議,長安以1元人民幣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和10%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股權。這意味着,鈴木在華合資公司25年曆史就此終結。據瞭解,長安鈴木2017年淨利潤爲-8179萬元。

撤出中國市場後,按照鈴木官方的說法,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印度市場當中,並聯手豐田研發電動汽車,雙方計劃在2020年左右在印度推出電動汽車。

不過,鈴木在上半個財年(4月-9月)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加320億日元(增幅爲30.7%)至1362億日元。因此鈴木預計2018財年全球銷量將會達到334萬臺,高於此前預期的330萬輛。

在中國,鈴木雖然已完全撤資,但長安鈴木品牌的汽車仍在生產,並由長安汽車全資擁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