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加劇,兩國豬肉行業遭受嚴重打擊並造成散彈效應,導致巴西、加拿大等主要豬肉出口國受損,由於飼料成本不斷上升、豬肉價格不斷下跌,全球養豬戶和加工商普遍利潤下降,就業減少。

美國豬肉出口到中國和墨西哥分別面臨高達62%和20%的報復性關稅,這兩大出口市場的需求大幅下降,導致美國內大量冷藏肉製品積壓。美國最大的家族企業豬肉生產商The Maschhoffs的利潤不斷下降,該公司已暫停價值3000萬美元的美國項目,可能會將部分業務轉移到海外。公司董事長Ken Maschhoff表示,由於中國和其他國家對美國農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現在投資國內業務將是“可笑的”。

美國豬肉產量最大的艾奧瓦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家9月份預測,貿易戰將導致生豬養殖者每頭豬損失18美元,如此算來,從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生豬養殖者的總收入將減少8億美元。

在中國,由於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推高了飼料價格,爲減少損失,農民們將生豬提前屠宰,加劇了農場擴張造成的供應過剩局面。許多農民正在尋找更便宜、富含蛋白質的原料以取代豆粕,比如油菜籽或黃豆;有些農民決定暫時遠離養豬業以避免賠錢。

大型生產商也受到了沉重打擊。總部位於香港的萬洲國際集團今年早些時候警告稱,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美國肉類供應過剩和貿易緊張帶來的不確定性。豬肉生產商牧原食品有限公司、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北農科技有限公司公佈了今年第二季度業績,由於生豬價格疲軟,這是多年來業績最差的一次。

巴西豬肉行業遭受飼料價格上漲的部分原因是農民現在必須與主要的中國大豆買家競爭,這些買家不再購買美國大豆轉而向巴西購買。

在世界豬肉第三大出口國加拿大,生產商的財富隨着美國市場的變化而削減,因爲豬肉價格與美國市場掛鉤。據瀚斯市場服務公司(Hams Marketing Services)收集的數據顯示,8月份豬肉價格比上月下降了31%。曼尼托巴省的一位名叫喬治·馬西森的農民現在計劃以每頭115加元的價格出售他的250頭豬,遠遠低於150加元的飼養成本。“我有一種預感,這不是一件好事。”他在談到貿易糾紛時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