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一拧就有干净的水流到水缸里,

缺水的田地也有水灌溉,

……

这是麻旺镇吉安村9组袁家湾(小地名)村民做梦都想看到的场景。

现在,这个梦成真了!

袁家湾位于山坡上,以前,一到夏天,寨子里的水井基本都会干涸,村民需要到山脚下的一条小河沟背水吃。

这条小河沟,除了供村民用水,还要供牲畜用水,一些小孩也时常到河沟里洗澡、捉螃蟹,村民吃水不仅费时费力,还相当的不安全、不卫生。

可寨子里没有水,没办法呀!

终于,2002年,村民集资修建了一个蓄水池,从邻近的寨子引来了水,但因为水源不足,一年还是有近3个月时间会缺水。

为了彻底解决缺水问题,2009年5月,村里务工回家的年轻人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山顶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充足的水源,并将水引进了寨子。

从此,袁家湾村民结束了背水、买水吃的日子。

但是,仅仅是吃水不愁,远远没有达到村民们心中的期盼。

种植的农作物产量极低,产业也发展不起来,村民为了生活只能选择外出务工……缺水不仅困扰着袁家湾村民的日常生活,还一直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

因此,村民也一直希望缺水的田地可以尽情地“喝水”。

2012年,看着寨子不远处修建的龙洞河水库,吉安村村支“两委”干部抓住机会,为袁家湾争取到项目资金,新修了7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过滤池,还修建了100立方米的灌溉水池,并向县水务局申请了自来水管,不仅将自来水管安进了袁家湾的家家户户,还将水引到了缺水的田地里。

一直以来的期盼终于实现了,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家发展产业,开始种植青花椒、脐橙、蔬菜,养鸡养鱼等,寨子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如今的袁家湾,全寨有20余户村民在家发展产业,每年增收5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6户,每年可增收15万元左右,实现了增收脱贫。

“撂荒地变成了产业地,农产品变成了商品,贫困户也在逐户脱贫。”村民田范文说,最大的困难——缺水问题已经解决,袁家湾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农耕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化、农村公园化”。

作者:田燕芳

编辑:赵舒婷

校对:白凤英

审稿:黄 伟

酉城,有你,酉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