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工作啓動以來,杭錦旗錫尼鎮採取多條腿走路的原則,圍繞全鎮“一圈四區兩帶”農牧業產業佈局,引導農牧民走“產業興村”之路,使貧困戶收入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全鎮在冊享受政策建檔立卡戶504戶1127人,擬新納入建檔立卡戶1戶2人,2018年擬正常退出59戶134人(穩定退出29戶64人),2014年至2017年穩定脫貧409戶903人。

明確責任完善檔案。健全完善了縣級領導包片、部門包村、幹部包戶責任制,結成“一對一”或“一對多”包扶對子,完善第一書記簽到制度。爲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組織集中培訓累計33次,督查15次,市督查組常駐錫尼鎮不定期抽查,旗紀檢委全覆蓋檢查。逐步完善了“三到村三到戶”專項檔案和村集體經濟專項檔案。

嚴格落實配套政策。五年來共投入779萬元實施旱改水、棚圈建設;投入1505萬元實施易地搬遷工程265戶;種畜扶貧工程提供種畜665只;投入131.84萬元實施教育扶貧;投入17.5萬元實施醫療扶貧;社會保障扶貧投入346萬元,實施社會保障兜底扶貧756戶1560人,代繳養老保險641戶1045人;投入1180萬元,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投入470萬元,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發展。

深化利益聯結機制。鎮黨委、政府多形式、多渠道籌集脫貧攻堅資金,以發展生產爲根本,完善生產資料爲基礎,探索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從根源上解決長遠生計和持續發展,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聯結模式,大力支持中圖村多豐長綠合作社發展醬菜項目、阿門其日格村加致榮合作社散養雞項目和王白合作社肉牛養殖項目,帶動118戶268人脫貧致富。通過“龍頭企業+貧困戶”的聯結模式,扶持綠美公司、賦龍公司和譽隆種植公司3個龍頭企業發展,可帶動308戶770人脫貧致富。

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鎮黨委走“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與包聯單位、轄區企業今年共注入發展資金300萬元支持5個嘎查村通過發展養殖肉牛、肉羊,新建滴灌毛管廠等發展村集體經濟。利用市級扶貧專項資金和財政、農綜、農牧整合資金,今年共投入600萬元支持12個嘎查村通過發展大棚、鄉村旅遊、小雜糧加工等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鎮21個嘎查村中,實現倍增計劃的嘎查村有10個。收入在1—3萬元的嘎查村5個,收入在3—5萬元的嘎查村10個,純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嘎查村6個。

調動各級力量參與扶貧。五年來,通過調動28個幫扶單位和全體幹部的力量,共幫扶了122萬元,戶均資助達4465元。野誠專業合作社無償提供200只絨山羊,惠及35戶貧困戶;億利集團無償提供50只絨山羊,惠及10戶貧困戶;綠美公司無償提供11頭豬仔,惠及8戶貧困戶。 (王娜)

內容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本期編輯:盧怡 總編輯:劉曉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