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雲

據新華社11月29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

《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

新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我國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區域分化現象逐漸顯現,無序開發與惡性競爭仍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區域發展機制還不完善,難以適應新時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需要。

對此,《意見》提出了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總體目標:

——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建立區域戰略統籌機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區域政策調控機制、區域發展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完善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優化區域互助機制、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有效遏制區域分化、規範區域開發秩序、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實現區域政策與財政、貨幣等政策有效協調配合,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顯著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中發揮重要作用,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撐。

——到本世紀中葉,建立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完善區域治理體系、提升區域治理能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更加有效,爲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保障。

《意見》強調

要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

其中,武漢被點名

肩負帶動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重任

意見強調,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爲引領,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爲基礎,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

其中,在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中,明確武漢擔負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重任。

——以“一帶一路”建設助推沿海、內陸、沿邊地區協同開放,以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爲主骨架加強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統籌國內國際、協調國內東中西和南北方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爲“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爲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引領,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

——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羣發展、城市羣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北京、天津爲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羣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上海爲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羣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爲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

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爲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羣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武漢(圖/網絡)

武漢要擔負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羣

發展重任

那長江中游城市羣有哪些呢?

長江中游城市羣(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是以武漢爲中心引領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羣、環鄱陽湖城市羣爲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羣。規劃範圍包括:

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

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

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15條幹貨告訴你

未來區域協調發展怎麼幹!

1、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並列

文件指出,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爲引領,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爲基礎,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

此次有關內容中增加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表述,意味着其已正式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平起平坐”。

2、推動陸海統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在此次發佈的文件中,對於如何推動陸海統籌發展,也作出了針對性安排。

文件指出,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完善規劃體系和管理機制,研究制定陸海統籌政策措施,推動建設一批海洋經濟示範區。以規劃爲引領,促進陸海在空間佈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全方位協同發展。編制實施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規劃,嚴格圍填海管控,促進海岸地區陸海一體化生態保護和整治修復。

3、促進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

如何促進城鄉區域間人口、土地等要素自由流動,一直是全社會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此次發佈的文件明確: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礙勞動力在城鄉、區域間流動的不合理壁壘,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進一步完善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

4、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

在我國一些較發達地區,打破省界的約束和“藩籬”,真正做到區域“一盤棋”發展,是投資興業的企業和居住發展的居民長期以來的期盼和願望。

對此,文件強調,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按照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要求,推動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等區域市場建設,加快探索建立規劃制度統一、發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區域市場聯動的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新機制,促進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區域合作工作機制,深化三省一市在規劃銜接、跨省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環保聯防聯控、產業結構佈局調整、改革創新等方面合作。

5、促進流域上下游合作發展

我國的不少大型河流沿線往往呈現上游發展水平較爲滯後但生態保護較好、下游經濟發達但資源生態約束緊張的狀況,如何在發展過程中實現流域上下游的協調發展?

文件明確,促進流域上下游合作發展。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等重點流域經濟帶上下游間合作發展。建立健全上下游毗鄰省市規劃對接機制,協調解決地區間合作發展重大問題。完善流域內相關省市政府協商合作機制,構建流域基礎設施體系,嚴格流域環境准入標準,加強流域生態環境共建共治,推進流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推動上下游地區協調發展。

6、加強省際交界地區合作

對於那些省際交界地區,文件也有明確安排。

文件指出,支持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粵桂、湘贛、川渝等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探索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機制。加強省際交界地區城市間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跨省城市政府間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省際會商機制。

7、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

要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較爲發達的東部地區帶動西部地區擺脫貧困。

此次發佈的文件則強調,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推動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爲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強化以企業合作爲載體的扶貧協作,組織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完善勞務輸出精準對接機制,實現貧困人口跨省穩定就業。進一步加強扶貧協作雙方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交流,推動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和邊境地區流動,深化實施攜手奔小康行動。

8、創新開展對口協作(合作)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密集印發多省市與東北對口合作方案。對口合作的內涵和作用一時受到社會普遍關注。

文件指出,面向經濟轉型升級困難地區,組織開展對口協作(合作),構建政府、企業和相關研究機構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對口協作(合作)體系。深入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對口協作,推動水源區綠色發展。繼續開展對口支援三峽庫區,支持庫區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快庫區移民安穩致富,促進庫區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深化東部發達省市與東北地區對口合作,開展幹部掛職交流和系統培訓,建設對口合作重點園區,實現互利共贏。

9、完善多元化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實施生態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文件強調,鼓勵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下游與流域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係。支持在具備重要飲用水功能及生態服務價值、受益主體明確、上下游補償意願強烈的跨省流域開展省際橫向生態補償。在京津冀水源涵養區、安徽浙江新安江、廣西廣東九洲江、福建廣東汀江-韓江、江西廣東東江、廣西廣東西江流域等深入開展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10、健全資源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利益補償機制

長期以來,國內不少資源輸出地面臨着發展模式單一、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能否由資源輸入地幫助資源輸出地走好發展之路?

對此,文件明確: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礦產等重要資源,堅持市場導向和政府調控相結合,加快完善有利於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確保資源價格能夠涵蓋開採成本以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成本。鼓勵資源輸入地通過共建園區、產業合作、飛地經濟等形式支持輸出地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加快建立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長效機制。

11、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層次

長時間以來,我國各項社會保障資金往往呈現出區域性不均衡的情況:一些地區社保資金結餘較多,而一些地區則出現了“緊平衡”狀態。

文件對此回應稱,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層次。文件具體指出,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不斷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級。

12、推動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銜接

隨着國內人口流動頻次的不斷增加,如何保證居民在遷移後公共服務能銜接上、不中斷,成爲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的議題。

文件指出,加快建立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跨城鄉跨區域流轉銜接制度,研究制定跨省轉移接續具體辦法和配套措施,強化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合作。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積極探索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流轉銜接具體做法,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13、建立區域均衡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長期以來,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爲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進一步用好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文件強調,根據地區間財力差異狀況,調整完善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辦法,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在充分考慮地區間支出成本因素、切實增強中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將常住人口人均財政支出差異控制在合理區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中央財政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省級政府通過調整收入劃分、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強省以下政府區域協調發展經費保障能力。

14、建立健全區域政策與其他宏觀調控政策聯動機制

此次發佈的文件還明確,要加強區域政策與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的協調配合。

比如說,文件具體指出,對因客觀原因造成的經濟增速放緩地區給予更有針對性的關心、指導和支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持區域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對槓桿率較高地區的動態監測預警,強化地方金融監管合作和風險聯防聯控,更加有效防範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15、規範區域規劃編制管理

區域協調發展,規劃應先行。

文件對此指出,加強區域規劃編制前期研究,完善區域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工作程序,實行區域規劃編制審批計劃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區域規劃實施機制,加強中期評估和後評估,形成科學合理、管理嚴格、指導有力的區域規劃體系。對實施到期的區域規劃,在後評估基礎上,確需延期實施的可通過修訂規劃延期實施,不需延期實施的要及時廢止。根據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布局需要,適時編制實施新的區域規劃。

附上完整《意見》全文

點擊下面標題即可查看: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

☞【政務】丁小強在《湖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在嚴管厚愛中激發幹部新擔當新作爲

☞【政務】武鹹城鐵向南延伸項目最新動態!小強書記與鐵五院董事長談了這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