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情感傾訴】愛情,竟讓我成爲死纏爛打的那個人……

努力做長春人最喜歡的公衆號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長春晚報

相愛1年,有過甜蜜有過爭吵,原本以爲兩人情不深緣也淺,分手應該是很容易接受的事實,可是分手2個月來,心中的不甘心和苦毒折磨着她,讓她成爲了那個不顧自尊死纏爛打的人。無法善終的愛竟讓她成爲她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

我和我前男友僅1年的情史,全被互相試探,互相爭奪主導權佔據着。我們倆都是控制型的人格,戀愛初期互相喜歡,但是喜歡的程度不足以讓我們屈從於對方,於是我們倆就開始了一場爭奪“大小王”的鬥爭。感情也在這種拉鋸中逐漸消磨,最終消耗殆盡。

講述者 橄欖樹(化名) 女 33歲

2017年10月份,我父母原本在我結婚這件事上非常開明,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對我狂轟濫炸般地逼婚,作爲32歲已經適應了逍遙自在的小日子的我來說,一臉懵。你們不是不着急嗎?不是已經接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古訓嗎?原來都是自欺欺人,臨了繃不住了啊。我媽是學哲學的,在哲學這條路上她走得已經很遠了,但每次面對我,她總是無奈地表示,我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功課。她那副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自暴自棄的態度,弄得我都想抱抱她安慰安慰她了。

在我父母的催逼下,我開始配合他們相親,也在相親網站上登記註冊了。現實中的相親通常不盡如人意,每次跟相親對象見完面之後我都很沮喪,不管是對方看不上我,還是我看不上對方,都讓我難過。但是在相親網站上與匹配的對象發郵件卻很鼓舞人。漸漸地,我的注意力就從現實中的相親轉移到網絡上了。

2017年年底,我在相親網站上遇到了他,我倆匹配度非常高,興趣愛好都很一致。剛開始,我倆郵件聯繫了一個多月,通過他發來的文字,我覺得他是個有趣的人。後來他約我在現實中見面,我倆就約在湖西路的一家西餐廳喫了一頓飯。說實話,他給我第一印象還挺好的,人長得帥氣,還挺幽默的,最重要的是我倆有共同話題。一頓飯的時間我倆還沒聊夠,大冬天的就去南湖溜達,也不覺得冷。

感情有時候很難說得清,按理說我倆已經有了很好的開頭,往後應該更順利些,可是我倆接下來的相處卻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兒。有時候感覺兩人很近,但是很快他就會讓我失望,忽遠忽近、忽冷忽熱讓我有些摸不着頭腦。比如,我倆見面的時候還挺高興的,我也能感受到我倆之間的互動很暢通。可是分開之後,就各方面都不順暢,不是我打電話他不接,就是發信息他長時間不回。對於大齡剩女特殊的自尊心而言,他的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行爲,深深困擾着我,有的時候甚至是讓我心煩意亂。後來我漸漸發現,我的煩躁卻讓他很得意。我終於意識到他和我是同一種人,控制慾非常強。

我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人,我希望事情能夠按照我的預期發展,當有偏差的時候,我會想盡一切辦法達到我理想的狀態。所以,當他讓我心煩時,我也會讓他心煩。他不接我電話,那我也不接他電話。當我不接他電話時,他就會非常着急,會一直聯繫我。當他這樣做的時候,我心裏就舒坦了,感覺控制權又重新回到我自己手裏了。所以,本該放下心防享受愛情的我們倆,開始了一場爭奪情感中“大小王”的鬥爭。

我倆就像兩個鬥士,任何可以凸顯主導地位的事情我倆都會爭一爭。去哪裏約會,離我近還是離他近,如果離他近,我就覺得他不爲我考慮。喫飯我清淡,他比較重口,誰遷就誰也都要計較一番。最誇張的是有一次,我倆說好去看電影,我喜歡看動畫,他喜歡看恐怖片,就因爲我倆沒有達成一致,我倆各看各的,不歡而散。

還有一次我倆去雲南屏邊大圍山旅遊,有一個網紅的吊橋,那個吊橋需要排隊走,排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輪到我們了,他竟然說他恐高說什麼都不上橋,我當時就火了,我自己上了橋,他只好從另外一個線路下山,我倆又是各走各的。最終在山下會和,見到他一臉嬉皮笑臉的,氣得我想罵人。本來高高興興出來玩兒的,怎麼就處處不合拍呢?

類似的事情在我倆交往的過程中舉不勝舉,或許你會覺得我們倆挺沒意思的,其實我現在想想也覺得沒意思,可是在當時竟特別的起勁兒。

情感中的拉鋸非常消耗人,長期如此最終這段感情讓人生厭,我倆在今年10月份正式分手。分手之後,本來我挺平靜的,因爲我知道我們倆是真的不合適,如果在戀愛階段就有這麼多問,那以後的日子真是沒法過。

我分析得頭頭是道兒,可是10月中旬,我看見他在朋友圈曬了一張約會的照片,燭光搖曳,他配的文字有戀愛“酸腐”的味道。後來我經常看見他在朋友圈發感慨,我知道他戀愛了。這個時候我心裏既不平衡又不甘心,我控制不住自己給他發信息,發一些言不由衷的話,我想把他爭取回來,我受不了他對別人那麼好,對我卻是那樣的態度。我跟他聯繫,他也會接我電話也會回我信息,可是我次數頻繁了他就不耐煩了,他對我的態度成了我心情的陰晴表,完全被他控制了。經過一個月的死纏爛打,自取其辱,我成了我最討厭的那種人。最後這一點兒不甘心也在自我作踐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了。

如今,我徹底放下了他。最近我回頭看這段感情,分析我爲什麼會這樣?按理說,談男女朋友有感覺的,就好好處唄,沒感覺就一拍兩散唄,沒必要像我們倆這麼折騰。我分析我倆這種另類的相處模式可能因爲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要尖兒慣了,另一方面或許我們倆喜歡對方,但是還沒到甘願爲對方妥協的地步,猶如雞肋。而我的偏執或許與從小順遂慣了有關,從小到大隻要我想要的都能得到,主觀意願太強了,當事情不能按照我的想法發展時,我就難以接受,深受其擾了。

通過這次經歷,我發現了在情感上我是如此的欠缺,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提高呢?

放下執念 聽從內心 對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尹航

記者:橄欖樹坦言她對待感情一無所知,那麼她應該從哪幾個方面提高呢?

尹航:在這個情感案例中,橄欖樹要學會的一個人生課題是學會不去控制,接受心靈的指引。有些事情我們可以控制,比如考試的分數,如果我們很努力,結果也許就會好很多。比如想買一件東西,通過各種方式我們都可以得到,哪怕最後通過訂製也可以完成心願,但唯有感情的事情,涉及到關係領域,我們是很難控制的。人家愛不愛你,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進場時是兩個人的事,但離場時,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繼續,也就是該結束的時候了。愛情不是戰爭,贏了戰爭,失去了對方,最終也是得不償失。所以,在與這位先生互動的同時,她能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慾,就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控制慾,任何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把控制慾用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上,未來人生規劃上,她的未來就可以更好,在這方面的控制慾是好事,可以讓她更強大。而在感情中,要學會“失控”,請讓自己的心靈做主,學會磨合,學會包容理解,換位思考,既然對方已經選擇離場,那自己越快的撤場,無疑是對青春年華最好的尊重。所有的不甘,不過是執念而已。放下執念,允許失控,愛不在了就走開,自己決定不了的事情就順其自然,最終都會各就其位的。

記者:獨生子女個性都非常強,再加上未婚大齡男女青年都比較有主見,特別是單身久了嚐到獨身的甜頭,本身就對愛情和婚姻缺少盼望的人們,在交往中,雙方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尹航:結婚或獨身,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單身久了,有單身的甜頭,比如更自由更隨性,一人喫飽全家不餓。進入婚姻就是兩個人的相處,當然也有單身時沒有的好處,比如生活狀態會更穩定,生活裏觸碰的範圍和眼界變得更寬廣等。在交往時,要多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伴侶,從一種生活方式向另一個種生活方式轉換,需要勇氣,需要擔當,需要彼此的磨合包容,如果還沒有做好接受另一個人的準備,就不必勉強自己,如果遇到合適的人,就請珍惜彼此,有了困難多溝通,互相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可以在最少的時間內,瞭解到對方的三觀和人生規劃,就用最少的時間,要穿越表面的溫情去看實質,如果兩個人的底層建設不匹配,愛情也長久不了。

◆來源:長春晚報微信綜合 記者:劉冰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本期編輯:彬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