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視角

  微信號:my_perspective

  根據13個衡量學術研究表現和全球/地區聲譽的指標,U.S. News 對來自美國及世界其他七十多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學生可利用這些排名探索國界以外的其他高等教育選擇並比對學校科研任務的關鍵指標。今年的排名包括全球1,250所頂尖高等學府。

  同樣U.S.News排名,世界大學和美國大學爲何大不同?

  在剛剛發佈的世界大學排名中,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eattle)名列第十,但在美國大學榜單中僅爲59名。類似的差異比比皆是,對此讀者不免疑竇叢生...

  1、排名差距源自哪裏?

  一般認爲,高等教育機構的主要使命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在於教書育人,爲社會培養英才;另一方面通過各領域的科研工作對經濟、民生乃至個人幸福做出貢獻。

  儘管U.S.News在排名系統中均考慮學校聲譽指標,但美國大學排名體系主要衡量高等教育機構關於教學培養成果的表現,而世界大學排名體系則注重研究方面的實力。這是導致同樣的大學在上述兩個體系中的排名存在較大差距的原因所在。

  當然如何衡量高等教育的質量,或者是否可以通過量化指標衡量大學,學術界乃至全社會爭議巨大,至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2011年以來,U.S. News根據大學發展及社會趨勢對美國大學的排名方法進行更改,將更多的重點置於結果導向,例如提高了畢業率、學生保留率權重以及加入高中升學顧問的評價等內容。

  爲了提升社會公平性,US News在今年九月發佈的2019美國大學排名中,引入了社會階層流動能力(Social Mobility)這一全新指標;並取消了新生錄取率指標、降低大學本科聲譽、新生標化考試分數、新生高中成績居前10%者佔比的權重。

  取消或降低錄取率等新生選拔性指標則有助於招生數量衆多,選拔性略低的公立大學提高排名表現,進一步對成功培養大量來自中低社會階層學生的高等教育機構做出獎勵。

  但在世界大學排名上,考慮到每個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同,面臨的就業壓力也有很大的區別等原因,U.S.News則更強調研究實力和國際聲譽等普適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機構的指標,而對諸如學生選拔度、教學質量和本科培養成果等因素不予考慮。U.S.News主編Brain Kelly在2014年華盛頓郵報對他的採訪中指出:“我們認爲關於教職員工的生產力和威望這個因素……對某些方面有意義,對其他方面不一定有意義。”

  2、赴美留學應該參考哪一個排名體系?

  美國高等教育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體系。這也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系統,其成員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基於其用戶感知,也就是說大學的聲望對於其學生申請和獲取知名僱主高收入職位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近數十年來,大學聲望的量化指標則由一個名叫U.S. News的新聞雜誌社設立的排名系統來確定!

  我們建議已經將美國確定爲留學方向的中國學生,尤其是就讀本科或碩士的學生,利用U.S.News美國大學排名作爲選擇學校和專業的參考。大家可以把U.S.News當成一個普及性的排名來看,在對學校不甚瞭解之時,你可以通過了解排名對這個學校具備一個基本的認識。

  榜單僅可用於參考,但不可對其迷信。正如U.S. News首席數據戰略家和排名負責人羅伯特·莫爾斯(Robert Morse)所指出的:“我們一直鼓勵榜單使用者將排名作爲擇校的起點。”

  對於尚未決定到留學國家,準備攻讀博士學位或進行博士候研究工作的學者,則可通過了解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以及其他權威全球性大學排名),作爲選擇學校和研究方面的起點。當然排名僅爲參考,在進行留學規劃時,還應充分考慮學校專業實力、導師水平甚至人品、學校所在國家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本文不加一一贅述。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指標:

  

  全球研究聲譽 12.5%

  區域研究聲譽 12.5%

  發表論文 10%

  出版書籍 2.5%

  學術會議 2.5%

  標準化引文影響 10%

  總引用量 7.5%

  高頻被引文獻數量(在引用最多文獻的前10%)12.5%

  高頻被引文獻百分比(在引用最多文獻的前10%)10%

  國際合作 5%

  具有國際合作的論文比例 10%

  高頻被引文獻數量(在各自領域被引次數最多的前1%)5%

  高頻被引文獻百分比(在各自領域被引次數最多的前1%)5%

  

  美國大學牢牢佔據了前十中的八個位置,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依舊分居前三。

  而英國大學排名最高的是牛津大學,位居第五,其老對手劍橋大學則排在了第七位。

  接下來跟大家聊聊,U.S.News美國大學排名指標體系:

  US News 美國大學排名指標進行重大調整

  高等教育歷來被視爲實現美國夢的重要階梯,但這一階梯並非所有人都觸手可及。根據2017年發起的一項研究顯示,就讀精英大學的機會仍然嚴重不平等,在12所頂級私立大學(這些大學也在US NEWS美國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學生中,來自全美收入居前1%的家庭人數超過收入墊底50%家庭的總和。

  在排名過程中,US News收集並分析來自具有信譽背書的調查數據,以及有關畢業率、教師資源、學生學術水準、校友捐贈和其他因素等信息。批評者一直以來都指出US News排名指標過於依賴聲望和金錢,卻無法有效衡量高校的社會價值。

  有鑑於此,之前發佈的2019年US New美國大學排名的衡量指標相比去年有了很大調整。

  其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增加社會階層流動能力(Social Mobility)這一全新指標,該指標占比5%;並取消了新生錄取率指標(-1.25%)。社會階層流動性能力通過低收入學生的畢業率,以及低收入學生畢業率與該學校其他學生的畢業率的對比進行衡量。取消新生錄取率指標則有助於招生數量衆多,選拔性略低的公立大學提升排名表現。

  今年排名指標的其他調整還包括:降低大學本科聲譽的權重(-2.5%)、降低新生標化考試分數的權重(-0.375%)和新生之中高中成績居前10%者佔比的權重(-0.875%)。

  調整後US News排名指標爲:

  培養成果(35%):

  US News首席數據戰略家莫爾斯表示:“一個無法使學生正常畢業的大學無法被稱爲成功的高等學府,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將大學排名最倚重的衡量指標放在培養成果,包括學生畢業率和留存率。通過引入社會階層流動能力指標,US News對那些更好地服務於所有學生(而無論其經濟地位)的教育機構,表達了進一步的認可。”

  今年US News培養成果指標權重從去年的30%提升到35%。其中,社會階層流動能力5%、畢業率17.6%、留存率4.4%、以及畢業率表現8%。

  教師資源(20%):

  該指標用於衡量學校每個學生和教師的支出。根據US News,“慷慨的學生人均支出表明一所大學有能力提供多樣化的項目和服務。“其中,小班教學8%、教師薪資7%、教師學歷3%、師生比1%、以及全職教師比例1%。

  財政資源(10%):

  

  US News用該指標衡量學生的人均教學、研究、學生服務、和其他教育相關支出的財務資源。其他非教育類(運動、宿舍、醫院等)支出則不予考慮。

  本科學術聲譽(20%):

  

  US News對大學領導者,包括頂尖學者,包括校長,教務長和院長們進行調查,以對同儕機構的無形資產,例如教師對教學的奉獻精神等,做出評價。其中,同行評議15%、高中升學輔導評議5%。本項指標2018年權重爲22.5%。

  校友捐贈率(5%):

  

  捐贈是學生滿意度的間接衡量指標; 如果認爲自己在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學生更願意爲母校做出貢獻。

  學生選拔度(10%):

  

  US News認爲:“大學的學術氛圍部分取決於學生羣體的能力和志向。”爲了衡量這一點,該機構主要考察標準化考試成績和學生高中排名。其中大學入學標準化測試SAT和ACT佔大學選拔度指標的7.75%。高中階段排名佔另外2.25%。原先權重2.5%的錄取率指標今年被徹底取消。

  最新排名分析:

  無論是綜合型大學還是文理學院,榜單前二十名均沒有很大改變。不過兩個榜單中,20靠後的學校名次有了較大變化,其中以加州系統爲代表的公立大學成爲主要獲益者、而排名居中的私立大學大多有所下滑。

  綜合性大學

  綜合性大學冠亞軍寶座依然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MIT、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並列第三;斯坦福大學今年第七名,杜克和賓大並列第八,約翰霍普金斯挺進前十。

  在今年綜合性型大學榜單的變動中值得關注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由於籌得4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首次榮升公立大學第一名,總排名19,成爲全美TOP20中唯一公立大學,加州大學旗艦校園伯克利則第一次排名屈居UCLA之後,名列22。其他加州系統的大學表現同樣搶眼。 今年UCSB一躍從去年的37升至 30;UCI則 從去年的 42 飆車到了 33。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共有五所加州系公立大學名列公立學校前10,UCLA第一、UCB第二、UCSB第五、UCI第七、而UCD則並列第十。

  另一所公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一躍成爲35,與理工牛校佐治亞理工並駕齊驅。

  排名41到55的學校中,有幾所連續3年都在持續上升或者近兩年上升較快。這幾所學校分別是:

  佩伯代因大學(從50名到46名);

  喬治亞大學(從56名到54名到46名);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從56名到49名)。

  工科名校UIUC重回Top50,排名46。綜排表現搶眼的還有羅格斯大學和雪城大學,前者從去年的69名躍升至56名,後者從61名上升到53名。

  有升就有降,讓我們看看排名下降的院校:

  斯坦福大學排名降低至第7。加州理工學院也跌出了Top 10,位列第12名。波士頓學院、波士頓大學、凱斯西儲大學和倫斯勒理工等學校都有明顯的下滑。

  前 50 中,最傷心的莫過於波士頓地區的 BC 和 BU 了,分別被擠下去了 6 名和 5 名。

  曾牢牢佔據“泛Top30”圈的威廉瑪麗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從32名掉到38名,變成了40名邊緣校。

  同樣令人大跌眼鏡的還有賓州州立大學,這兩年排名一直往下掉,今年從去年的52名掉至59。而很多同學用來保底的Fordham從去年的61跌到70名,幾乎消聲匿跡了。

  文理學院

  與綜合性大學相似,威廉姆斯和阿姆赫斯特學院依然佔據前兩名,其中威廉姆斯已經高居榜首達十八年之久。文理學院前10中的排名變動主要是,鮑登學院、明德學院、波莫納學院、卡爾頓學院幾所學校成爲並列第5。華盛頓與李大學跌出前10。

  比較亮眼的黑馬當屬格林內爾學院和哈弗福德學院,前進了7名,並列第18。此外,創價大學和布林莫爾學院也一口氣衝進了Top 30,分別位列第22位和第27位。聖托馬斯阿奎奈學院也從58名一路攀升,躋身前50成爲第43名。

  文理學院中排名下降明顯的科爾比學院、哈維穆德學院和西點軍校,這三所手拉手肩並肩從第12名下滑至並列第18名。匹茲學院也從第33名下降至41名。

  對中國申請學生的影響

  US News認爲大學的學術氛圍部分取決於學生羣體的質量。根據其原先排名指標,學生選拔度的權重佔12.5%,爲了衡量這一點,該排名機構主要考察標準化考試成績、高中階段排名和大學錄取率。

  在現行排名體系中,大學錄取率指標被取消,而新生標化考試分數和新生高中排名的權重也有所降低。目前學生選拔度指標總權重從12.5%降至10%。對於以標化考試見長的中國留學生而言,US News排名指標的調整構成了直接負面影響,大學入學考試SAT/ACT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削弱。

  芝加哥大學

  今年6月15日,素以學術嚴謹著稱的芝加哥大學出人意料地宣佈該校不再強制性要求本科申請學生提供標準化考試分數,成爲全美首家執行該類政策的頂尖綜合類研究型高等學府。這也預示着在今後的招生過程中,SAT或ACT等標準化考試的高分更難以保證錄取名校,招生官將更多地依據主觀因素評估學生潛力和做出錄取決定。

  隨着US News排名指標的調整,大概率可以預期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包括八大藤校在內的衆多名校將跟隨芝大腳步,出臺類似的招生政策。而芝加哥大學作爲近年招生領域的變革者,也有望維持甚至提升US News的前三排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