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夢想,你還記得嗎?

  ——潮人說

  對於年輕人來說,上海是一座夢想之城。很多人用盡了自己的努力考上上海的大學,用這裏作爲自己攻佔人生目標的起點。

  但是就在面臨畢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四年的努力能夠爲未來的職業發展帶來的幫助極少。這時候,許多人開始糾結:到底是留下來還是回去。

  選擇留下來的人開啓了自己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沒有資格去談生活質量,更沒有可能去聊夢想、詩以及遠方。

  在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懷着對寫作的熱情去應聘了一份編輯的工作。那是一家平臺較好的公司,面試也要經過層層篩選。

  在主編見到我的那一刻,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年輕的時候不應該太在意報酬,多喫一點苦纔能有更好的未來。

  最初,我欣然同意,並且把這句話奉爲我的精神食糧,每天都用最好的面貌來面對這份工作,即使自己的生活窘迫到每天只能喫得起方便麪,也依舊保持着對它的熱情和上進心。

  我在這個崗位快兩年了,上海的物價也在飛漲的現在,公司沒有給員工漲過一次工資,我開始覺得自己對寫作的熱愛也被磨平。

  我也不敢和爸媽去傾訴這件事,因爲他們也喜歡告訴我:年輕的時候多喫苦是有好處的。我開始懷疑,這句話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還是隻是這個社會對年輕人的誆騙而已。

  在讀大學期間,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原本只是一份維持生活的兼職,卻徹徹底底改變了我,讓我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現在的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每天都擠着早高峯的地鐵,周旋於各種或奇葩或正常的客戶之間,因爲下個月的薪水就取決於客戶的數量。

  雙休日的時候,只會整天整天的躺在牀上,思考自己未來的路應該怎麼走。但是當接到同事或者的電話,要約一個酒局飯局,無論自己最開始有多堅定地說“不”,最後還是會妥協,因爲人脈很重要。

  我無數次地告訴自己,我要改變現在的狀態,想要找回原來的自己,但是這個想法就在這一次一次的妥協中凝聚成一句話:我不想離開上海,即使這個城市的繁華與我無關。

  人們常常說的一句話是:沒有夢想,人和鹹魚還有什麼區別?但是我想說的是:夢想一直都在,是我選擇去當了鹹魚。

  由於家庭狀況的限制,我選擇暫時放下自己的夢想,先工作攢錢再供自己去完成讀研的計劃。剛開始,我每天都會留給自己固定的學習時間,但是慢慢地,我的堅持被現實磨平了。

  無止境的加班和應酬,讓我不再有心思去學習。即使爲了備考而辭職,還是無法進入學習狀態,最後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沒有當初的學習能力了。

  現在的我只能說服自己:你不是讀書的料,別白費力氣了,好好工作吧!

  我們在改變着這座城市的同時,它也在不斷地影響着我們的發展和選擇。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得已,但還是不要用喪的態度對待生活,因爲你值得擁有夢想和更好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