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老師在進行課程推薦時,總是會遇到一些難纏的家長,似乎說什麼他們都不願意聽,問他們任何事情他們要麼拒絕要麼模棱兩可,讓人很是惱火。其實,諮詢老師只要稍稍改變一下交流、問話的方式,可能結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家長們其實也沒有很深的主見,如果直接問話,他們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但是如果給他們一定的方向,讓他們自主進行選擇,這樣不僅尊重了家長的意願,也降低了招生老師的工作難度,這是對雙方都很有好處的。

  比如說,當招生老師在向家長諮詢何時前來報名時,以往都是用一個疑問句“您打算什麼時候來給孩子報名”。這時候老師可能得到的回答就是“還沒想好,還不知道什麼時候。”

  但是如果換一種詢問方式,“您是週一來報名比較方便還是週二來報名比較方便?”

  這時候,家長就會收到一個“必須要給出一個確定時間”的信號。在這樣情況下他的回答可能是週一也可能是週二,如果週一週二都沒有時間,也可以跟隨詢問一個合適的時間。

  如果老師的問話需求是沒有足夠明確目標的話,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被直接拒絕。比如說“您今天有空嗎?”這時候,家長還不知道老師的需求,對學校也沒有足夠的瞭解,這時候他就會下意識的進行拒絕。

  但是,如果老師在問話時給了家長時間上的選擇,那結果就不一樣了,今天有空還是明天有空,好像必須要選擇一個時間,如果都沒有空,那也要告訴老師到底哪天有空。

  這就是在接待家長來訪時的一些問話上的區別導致的結果差異,作爲諮詢老師必須要學會這個方法,知道什麼問題應該問,問題應該怎麼去問,要在招生過程中熟練掌握並運用這個方法,爲招生續班工作作出貢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