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一場春雨下淅淅瀝瀝的下了四天,第五天的時候天空終於放晴,對於習慣了整日勞作的農民來說,天一放晴就得扛着鋤頭出門,武義縣胡處村的一位普通農民王某急忙帶着工具走出了家門,對他來說這只不過是普通的一天。

半個小時之後,王某來到了離家不遠的龍王山,雖說名叫龍王山,實際上只是一個小土山,海拔不到200米,外人看來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山丘而已,一場春雨過後,山上竹林得到滋潤,許多竹筍冒了出來,老王就想着挖幾塊竹筍,到街上賣點錢。

說幹就幹,王某很快就挖到了幾個竹筍,就在他繼續的時候,突然一鋤頭挖出了一塊青色的石磚,王某非常心疼自己的鋤頭,轉過頭去急忙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青磚。

王某心裏一驚,緊接着繼續往下刨,越來越多的青磚被挖了出來,王某隱隱覺得自己挖出了不得了的東西,很有可能是哪個朝代的古墓,於是他不敢繼續挖下去,只好匆匆掩埋之後,拿起鋤頭下了山。

當天夜裏,王某越想越激動,去村裏找了幾個朋友,四個人帶着專業的洛陽鏟和鐵鍬等工具回到白天發現古墓的地方,幾個人馬上動手,隨着挖掘深入,發現果然是一座墓地,幾個人商量着拿走了棺材裏面陪葬的金印。錢幣和許多文書。

從墓地中拿出這些寶物之後,卻不敢拿出去販賣,直到2011年,風聲過去之後,幾個人商量着把挖出來的東西賣了平分,除了一卷文書之外,其他的東西都賣了換錢了,唯獨保留下來的17卷文書,只是因爲王某覺得這些文書非常破爛,很不值錢,所以就想着隨便賣出去算了。

就這樣,王某拿着古捲到地攤上販賣,一天之內賣出了10卷,總共才得了1000塊錢,其中有一個買家自己就買了兩卷,然而回家之後,買家覺得自己受騙了,回去找到王某之後痛罵了他一頓並且把古卷退給了他。

被賣出去的8卷文書流入到了古玩市場當中,幾番週轉價格竟然升到了一百多萬,誰都沒想到這些殘破的文書竟然這麼值錢,一些嚐到甜頭的買家紛紛再次前來購買,很多人拿出數十萬來買王某手中剩下的殘卷。

王某知道之後,終於察覺到了文書的潛在價值,於是把剩餘的文書拍成照片找來專家估價,一番考證之後才知道這些古卷正是徐謂禮文書,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古籍,而他們挖到的古墓正是徐謂禮的墓地。

有了上次的教訓之後,王某等人小心翼翼的拿出4卷拍賣,最終得到了70多萬的回報,剩餘的5卷被幾個人平分。

王某等人出售寶物的方式並不高明,上面說到他們提前將古卷拍成照片拿給買家看,還有一次王某拿着照片在古玩市場上叫賣,恰好碰上一個老頭非常感興趣,於是就遞給了老頭一張照片,他們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老頭正是當地博物館館長董三軍。

董三軍起初也並不在意,匆匆看了一眼之後就揣進了口袋,2011年上級專家來考察,董館長無意中提到了這件事,與專家交流之後,一致認定這是國家級寶物,於是開始追查這批財寶的下落。

2012年,經過大半年的追討,國家花了上百萬,最終流落各地的17卷文書都被追回來了,然而被賣出去的金印和古錢幣等等依舊下落不明。

經過專家一直認定,這17卷文書記載了徐謂禮的一生,是研究他生平事蹟的重要資料,全卷總共有5萬多字,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首次出土的宋代紙質文書,歷史價值非常珍貴。

徐謂禮身處名門,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這本古卷還原了徐謂禮的仕途,一生12次升遷都記在其中,夾雜着許多重要的南宋史實,這次無意當中的發現,最終填補了一段歷史的空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