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米:滋陰補腎

米粒細長有光澤,外表呈黑色或黑褐色,但胚乳仍爲白色,購買時刮除外層之後看裏面的顏色即可區別。

黑米的營養主要在皮層,所以,我們食用的是未經精加工的“糙米”,外部有比較堅韌的種皮,不易煮爛,應提前浸泡,或者用高壓鍋煮食。

營養價值:黑色入腎經,因此,黑米有滋陰補腎的功效。此外,還可以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黑米外皮中的花青素更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小米:健脾和胃

小而飽滿的圓形顆粒,有着漂亮的金黃色。在中國古代,它甚至擁有非凡的地位:用來代指國家的“社稷”裏面的“稷”指的就是小米、高粱等穀物。

小米易熟,加工方便,可單獨熬煮,也可隨你的心意添加大棗、山藥、玉米粒等其他食材。用小米煮粥時,不同於煮大米粥,最好水沸之後再加入小米,口味更佳。

營養價值: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除熱解毒的功效,還有一定的安神作用。但它的氨基酸組成並不理想,不能完全作爲主食,要搭配其他穀物。

薏米:利尿美白

在糧食作物中,薏米可以說非常特殊。它不常作爲主食而出現,更多時候,是作爲煮粥或煲湯時的配料;同時,它還是中藥隊伍中的重要成員;甚至還可外用——薏米磨成的粉可以用來敷面膜,有美白的作用。因此,在超市或者中藥鋪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如果懶得專門爲它製作一道甜點,那麼,不妨在煲排骨湯或者羊肉湯時,隨手撒上一把,既解膩,又可增加湯中的營養。

營養價值:低脂、低熱量,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纖維素,易消化吸收,健脾、補肺、清熱、利尿、消水腫,還有美白消斑的作用,是很受女性青睞的美容食品。但薏米性寒,孕婦應避免食用。

黃豆:補鐵治貧血

黃豆算得上最爲人們所熟悉的豆類之一。早餐時的豆漿、豆奶,午餐或晚餐桌上的豆腐及其他各類豆製品……這些都是用黃豆加工的食物。

直接食用黃豆的做法也很多:加排骨或豬腳煲成老火湯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加入雪菜和一些肉絲,炒着喫也很有味(與其他幹豆的做法類似,在烹飪前,需要提前大約8小時左右浸泡);有些地方還將黃豆在鐵鍋內炒香作爲零食,喫起來嘎嘣脆。

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是素食者和不想過多食用動物脂肪的食客的首選食品。含鐵量也非常豐富,且易爲人體吸收,兒童和缺鐵性貧血患者可以多喫。

玉米:利尿降糖

玉米是穀物中的“外來戶”,最早起源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大約17世紀時傳入中國。它的喫法很多,最家常的就是水煮之後直接食用。

煮玉米有個小訣竅,加一些鹽,喫起來更清甜。煮出來的玉米水也不要倒掉,可以當茶喝,或者作爲底湯,加入排骨之類的肉食煲湯。

在超市還可買到打成碎粒的脫水玉米,用來煮粥很不錯。但玉米的蛋白質含量較低,氨基酸不平衡,不適合長期作爲主食。

營養價值:含有較多粗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熱量也低,是減肥食譜中的最佳選項之一,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也有積極作用。此外,玉米還有利尿和降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