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是红心薯收获的季节,今天的《秋后喜算丰收账》,我们去有着“中国红心薯之乡”称号的紫云县白石岩乡看看。紫云是今年贵州省还未脱贫出列的贫困县区,凭借先天地质优势,当地大力发展红心薯6000多亩,带动了400多户薯民因此受益,300多户贫困人口因此脱贫。这笔经济账,当地是怎么算的?来看报道。

走进白石岩乡幸福园村的红芯薯种植基地里,随处可以看到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一个个鲜红硕大的红薯已翻出地面,工人们正忙着捡拾、挑选、归拢、装框……种植大户刘国义告诉我们,受雨水偏多的影响,今年紫云县红芯红薯的产量有所减少,但却丝毫不影响农户的收入。

紫云县白石岩乡红心薯种植大户 刘国义表示:“我们红薯都是卖给合作社,今年的红薯产量比去年低。但今年的单价比去年高了,很多 去年只卖二块五至三块,今年卖到四块至四块二三,虽然今年的产量低,但是收入多出百分之二三十。”

薯农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春季,薯农都要将红心薯种种下地,每亩平均投入的劳动力折算下来在200块钱左右;到秋季,红心薯进入成熟期,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按照今年三块钱的收购价,亩产值达到6000块钱,扣除管护成本1400元,可以赚到4600块钱。比原来种植玉米收益高出了许多倍。

薯农 刘江花表示:“以前种玉米的时候,一亩地一年能长到五六百斤左右,一亩地只能拿到五六百块钱,红薯一亩地可以产2000斤左右,每斤达到三块钱左右,所以一亩地每年收入达到5000多块钱左右。”

据了解,紫云今年共计种植红心薯面积6000余亩,可产红心薯1200万斤,产值达到3600万元。按照“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该合作社与当地87名种植大户建立起合作关系,采取零售与电商双轨并行的销售方式,对农户种植的红芯薯进行保底收购、统一销售。

紫云县文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敏表示:“今年红薯的总产量倒是比去年减少了很多,但是市场价要比去年好一点,所以我们的收入就比去年要好一点,我们线下主要是往北上广,中关中高端超市或者是小区之类的,我们线上主要是往全国各地。”

记者在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办中心村下院组红芯缘红薯干加工厂内看到,10余名工人正在红薯干生产线上忙碌着,她们有的给红薯去皮,有的给红薯切片,有的正在烘干红薯,最后包装成品。

据了解,紫云红心薯产量达到一亩2000到3000斤,那么其中有将近一半属于大红薯,大红薯因为个头大,大部分顾客还是优先考虑个头小的甜份高的小红心薯,导致大红薯出现销售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大红心薯滞销的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红心薯深加工产业,增加红心薯产品附加值。

紫云红芯缘弄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吴朝鹏表示:“我们把大红薯加工成红薯干,我们就可以解决老百姓难题,因为紫云的小红薯,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来说三块钱一斤,那么大红薯的话,只能卖到八毛到六毛一斤,我们拿来加工成红薯干,我们五斤可以加工成一斤红薯干,六毛一斤的话,三块钱就能加工成一斤红薯,一斤红薯干我们销售的零售价就是30块钱一斤,就大大提高了紫云红薯的价格。”

五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周选表示:“通过这一次红薯深加工就可以解决了一部分,相当于给老百姓解决了部分收益,有将近一半卖不出去的红薯通过我们保底回收价一块钱一斤给农户增加了收益,提高了农户栽种红薯的积极性。红薯干初步每天是产量500斤,鲜薯每天就2000斤,2000斤就可以给我们当地一些滞销的大红薯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难的问题。”(来源:县新闻传媒中心 孟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