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線停擺的日子,《大贏家》成爲今年第三部在網絡與大家見面的新片。

在他之前的前輩,分別是同樣由字節跳動完全免費提供的《囧媽》,以及騰訊愛奇藝共同收費點播的《肥龍過江》。

因爲是完全免費播放的形式,對於《大贏家》的評價又無法去過分要求,畢竟不要錢的產品還是香。

對於觀影量稍微豐富一些的影迷,一定知道《大贏家》是一部改編自小說《永不結束的遊戲》的影片。

本小說由日本作家都井邦彥創作,並憑藉此故事,於1985年獲得了《小說新潮》刊物評出的新人獎。

在隨後的1991年,故事被改編爲電影后,影片也入選了日本專業電影大獎評出的年度十佳電影榜。

其中導演萩庭貞明和主演本木雅弘,則分別獲得了新人導演獎和最佳男演員獎,堪稱一代經典作品。

而對於國內觀衆而言,這個故事留給我們更深刻印象的,應該是2007年的韓國翻拍版《率性而活》。

先後兩部作品在豆瓣的評分,分別是8.2和8.3,一個劇本產出了兩部佳片,所以同樣改編自本故事的《大贏家》,先天上具備成爲經典的潛質。

也正是因爲頂着佳作的光環,本片卻也同樣面對着不公正的待遇。

影迷的評判標準來的更加嚴厲,因爲你需要去對比的,是兩部前輩影片,而非犯罪喜劇類型片本身。

而國內觀衆在對改編片進行評分時,往往又較爲嚴苛,給分大都較爲吝嗇。

說難聽些,這也算是一種“崇洋媚外”的歧視行爲。

我個人儘管不贊同這種行爲,不過倒也不反對。

因爲換個角度說的話,這不也正是《大贏家》裏面所倡導的‘嚴謹’。

所以,無論有影迷爲本片鳴不平也好,還是打出較爲不合適的中低分也罷,可能只有官方不能做什麼正面回應。

製作團隊到有點處在影片中警方的尷尬立場的意思。

對於《大贏家》這部影片來說,官方在前期宣傳明確對自己的翻拍本質進行過聲明。

拍攝團隊甚至聯繫了年逾古稀的作者本人,獲得了改編授權,這也是一種嚴謹的表現。

而爲了讓影片的改編更符合國內大衆觀衆的觀影需求,製片方在本土化上進行了極大的努力。

比如行長引導嚴謹違規操作所舉的例子,婚前產子和孩子是不是親生的,至少在電視劇領域都是令人喜聞樂見的設定。

而類似通融通融,特事特辦的操作,生活中自然也是屢見不鮮。

嚴謹在片中和家人提起自己要搶銀行時,用紙幣的重量去換算頗爲討巧;而後半句考慮逃跑時,說起地鐵人多,公交站多,下班人多,無疑也是生活的真實寫照。

就連前期準備時,被街坊大媽舉報導致被抓的設定,也是取自於生活的幽默,畢竟街道大媽可是和FBI同級別的情報人員。

但是如果這裏嚴謹被抓到的話,被放走的他姑且算是一比零落後。

那麼倒不如讓他在第一次和妹妹逃脫的時候成功,然後再次導致演習失敗。

之後嚴謹在局長的要求下再次折返回銀行,算作一比一打平,這樣無疑會增添更多諷刺。

前面說過,《大贏家》具有成爲佳片的潛質,但遺憾的是,卻生長在了難以出現佳片的土壤。

在《永不結束的遊戲》的故事本體中,諷刺最多的,恰好是不方便多說的內容。

所以對比《率性而活》使用二十分鐘來豐富主角的背景故事而言,《大贏家》中僅僅開片十分鐘就來到銀行門前的嚴謹,這一角色本身就過於偏平。

主角不出戲,那就只能從配角身上找補。

於是乎好賭的大堂經理,貪男色的女職員,等着回家見丈母孃的男職員,以及沉迷手遊關係不和的爺孫倆,每一個配角都被安排一定的戲份,而且也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如果這次的翻拍作品是一部電視劇的話,這種操作無疑是撐集數填內容的優質選擇,可對於電影而言,主菜嚴謹沒有看點,就是把配菜烹飪的再美味,這也不能稱得上是一場優質的宴席。

《大贏家》所進行的本土化改編,除了迎合觀衆。

其實從本質上看,反而是在不可調和矛盾之下的一種妥協。

首先,主角的身份就必須更改,無論是不是演習,主角是警察的設定本身就存在一定風險,於是索性改成了銀行職員。

能添加更多笑料不說,題材也避免了敏感內容。

而原本應該是被突如其來的事件搞得焦頭爛額的局長,立場上也有了變化,甚至成爲唯一可以確保演習順利進行的保障。

原本諷刺的對象,不得不成爲正面形象。

而真正起到監督作用的媒體,在片子裏倒成了打醬油的。

就像行長打電話時說的:專訪安排上,再弄一個熱搜,搶銀行只要不落在自己頭上,大家還是喜聞樂見的。

爲了讓這種矛盾儘可能合理,甚至就連故事原本的結局也進行了修改。

而爲了全新的特供結局儘可能合理,製作團隊也進行了嚴謹的改編。

當頭頂上懸着一把可以決定一部作品生死的利劍時,創作本身就變得較爲困難。

尤其是改編作品,看上去是借雞下蛋,可實際上把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背景的故事套用起來,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例如,去年底大火的《誤殺》,也是無可奈何的進行了改編。

只不過錯打錯招的是,《誤殺》結局的改變,反倒是增添了更多人性化的反思,而《永不結束的遊戲》的劇本,顯然不具備這樣雙贏的結局。

終歸需要推出一個黑暗面,才能讓故事變得有深度且圓滿,大團圓結局顯然並不適合本片。

這也導致了影片的結局不夠精彩,難以被觀衆所接受。

而當我們排除創作的核心矛盾之後,《大贏家》倒確實做到了片中提倡的嚴謹。

就像嚴謹在片子裏自己說的:我覺得做事認真一點,總沒有錯吧?凡事,就怕認真。

可實際上,在這個得過且過的時代,認真有時候還真不一定是對的。

就像片子裏姚警官說的:像嚴謹這樣的人,一百個人有一個就夠了,要是沒這麼一個還真不行。

導演和編劇心裏可以說是門清的,他們既追求嚴謹,也懂得變通。

可有時候,自以爲聰明的人,就是把變通看的太重了,而忽略了嚴謹。

就如同國內的影視圈一樣,很多人拿不可抗力做藉口,用敷衍的變通去掩蓋自己的不嚴謹,甚至於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

而當這種默契成爲了一種習慣,人們甚至開始忽略更爲嚴謹的現實和真相。

當結局註定發生,且必定依照固定劇本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再要求創作人員走心。

就好像青春片多數要打胎,生活片八成要出軌,抗戰片……

就好像片中的設定一樣,除了局長和嚴謹,其他人早已接受了敷衍的虛假演習。

多數觀衆早已失望的如同大堂經理說的那樣:歹徒不就是要應該被抓住,或是當場擊斃的嗎?

而多數影視創作者也早已像影片中的指揮官一樣,習慣了敷衍對事,出發之前就大放厥詞的說道:這個點出警,半個小時解決戰鬥。

只有不聰明的嚴謹,像是還在埋頭創作的影視工作者;而局長則是依舊有所追求,且期待看到改變的熱心觀衆。

這場演習最終能出彩,靠的就是這兩位角色的努力。

而這樣的環境,其實反倒讓觀衆變得更加隨和。

如今的影迷,甚至不會全方位的去對一部國產影視作品提出要求。

只要他們足夠嚴謹,只要他們稍微走心,最終都能收穫到一個不錯的結局。

《大贏家》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創作了一部嚴謹的電影。

而作爲觀衆的我們,如果揪着改編不如前輩的辮子,去粗暴地給出差評,那麼也就不能稱之爲是嚴謹的觀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