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英国,徐志摩劝张幼仪打胎,张幼仪表示打胎非常危险,对女子伤害太大。徐志摩回了她一句:坐火车也危险,难道就不坐火车了么?

多年之后,徐志摩在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之时,因飞机失事身亡。更为讽刺的是,当时为徐志摩操办身后事的不是他的妻子陆小曼,而是他的前妻张幼仪。

一、为前夫收尸

1931年11月的一天,邮差将一封电报送到了张幼仪的家中,电报的内容是,须徐志摩所搭乘的飞机失事,目前已经确定身亡。收到这封电报之时,张幼仪是震惊的。

对于这个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男人,张幼仪有爱也有恨,但无论如何总归是希望他能够好好活着。

紧接着,一个奇怪的问题来了,当时徐志摩的妻子是陆小曼,为何他的死讯会被送到前妻张幼仪这里呢?

其实,早在电报被送给张幼仪之前,邮差是先将电报送给了陆小曼,但陆小曼拒收了。对于陆小曼而言,前两天还在和自己吵架的人,此时怎么可能在飞机上失事呢?她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便以掩耳盗铃之法,拒收电报,也拒绝相信徐志摩已经去世的事实。

于是,邮差无奈之下便将电报送到了张幼仪的手中。张幼仪虽然是徐志摩的前妻,身份略微尴尬,但是在徐志摩出事之前,他们的关系早已经缓和。何况,张幼仪的身边还带着徐志摩的儿子,与徐家父母的关系也十分亲近。

因此,在陆小曼拒收电报的情况之下,将死讯传给张幼仪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总是需要有人前去收尸的。

张幼仪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为徐志摩准备后事,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徐志摩远在济南的尸体领回来。

二、纯中式的葬礼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来了,谁去领回尸体比较合适呢?按照身份来说,最合适的应该是陆小曼,但是现在的陆小曼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连电报都拒收,自然是不会去收尸的。

而徐志摩的父亲已经年近60,身体也并不硬朗,若是突然知道徐志摩的噩耗,恐怕会承受不住,也担不起收尸的重任。于是,张幼仪最后决定,由她和儿子徐积锴一起去。

对于徐申如,张幼仪只说有架飞机出事了,志摩也在飞机上,并以前往探病的由头,带着徐积锴去接徐志摩。

而后,当徐申如再问情况之时,张幼仪便一步步用“情况不乐观”、“没指望了”、“他去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徐申如接受了这个事实。尽管白发人送黑发人有无以言说的痛,但徐申如总归是没有病倒。

徐志摩的遗体运回来之后,张幼仪准备以纯中式的方式为他举办葬礼,寿衣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红长衫。然而,就在徐志摩即将下葬的时候,陆小曼找来了。

经过多日,陆小曼即便是再悲痛,终究也还是接受了徐志摩已死的事实。这一次,陆小曼的到来便是为了徐志摩能够走得更安心一些,毕竟陆小曼是徐志摩生前最爱之人。

看见满堂的中式丧礼,陆小曼不是太情愿,或许张幼仪喜欢中式更多于西式,但徐志摩绝对更爱西式的。于是她提出了一个要求,给徐志摩换上他喜欢的西服,重新入殓。

三、张幼仪与陆小曼的公然对垒

这时候,一向好说话的张幼仪义直接拒绝了,一点余地不留。按照常理来说,陆小曼才是徐志摩的妻子,即便这场葬礼是张幼仪操办的,陆小曼也不至于连换一件衣服的权利也没有。

况且在他人听来,陆小曼也是为了徐志摩着想,他喜欢的是西服,不是红长衫,正如他喜欢的是陆小曼,不是张幼仪。

前妻与现任妻子就这样在灵堂上僵持了,张幼仪说了一句:志摩是中国人。

陆小曼听完之后,也没有再多说,参加完仪式也就离开了。旁人看来,这一场前妻与现任妻子的对垒好像是张幼仪取胜了,但其实张幼仪所做的一切都是自为别人想。

徐申如骨子里是个传统之人,他绝对不会允许儿子穿着西服入殓。一旦陆小曼强烈要求,关系本就僵的徐申如与陆小曼说不定直接回发生争吵。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张幼仪只得做了这个恶人。何况,徐志摩的尸体领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血肉模糊,如果重新换西服入殓,不仅仅是对死者的一种打扰,更是对生者的二次伤害。

当年,徐志摩放弃了红长衫,选择了更为相配的西服。而如今身死之后,陪伴他下葬的却依然是西服。

曾经,徐志摩为了所谓的爱情,抛弃妻子丢弃了张幼仪,而如今为他操办身后之时,为他照顾父亲的正是这个曾经被他抛弃的女子。

因为思想和学识,徐志摩认为,当年的张幼仪与自己不相配。此时,不管是气度还是胸襟,徐志摩恐怕都是配不上张幼仪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