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何需要合作共贏? IoT物聯網產業構成解讀

11月28日,小米在北京高調召開了AIoT開發者大會。不管是雷軍,還是其餘上臺的發言人,都強調了“開放共贏”的合作理念。IoT產業需要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涉及領域太多,沒有哪一家能夠單獨支撐。爲了能好地理解IoT行業爲什麼倡導合作,理解行業的分工和潛在合作方式,我們現在就來爲大家介紹一下IoT產業的大致結構。

■IoT產業結構分三層

首先,我們要明白IoT(物聯網)的定義。IoT是指一個通過無線網絡在人、物(硬件設備)和動物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系統。這些無線的數據傳輸能夠幫助人、家庭、企業、行業和社會更好地運作。

我們目前熟知的IoT都集中在消費和工業市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依靠無線網絡連接控制的智能家居和工廠自動化運作。

圖源:網絡

IoT是一個整個產業上上下下緊密結合的複雜系統。總體來看,產業構成分爲三大層級,分別是底層的基礎層、中層的平臺層和頂層的應用層。

■IoT產業結構:基礎層

顧名思義,基礎層就是IoT產業的基礎,就像樓房的地基。如果這一層不存在或者不穩固,IoT產業就不會成型。

基礎層由硬件、基礎設施、連接性和合作夥伴四大子集組成。硬件子集是指處理器、芯片、傳感器、元器件和充電技術。這些都是一個IoT設備的基礎硬件,必不可少。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手機。如果沒有處理器、傳感器和充電能力,手機就不能正常工作。在硬件子集中,我們熟知的企業有高通、英特爾、ARM、英偉達、德州儀器、博世(傳感器)、恩智浦(芯片、傳感器)、Arduino(元器件)和uBeam(無線充電)等。

高通QCS605 IoT SoC(圖源:網絡)

一臺IoT設備有了芯片組、主板、傳感器、電池電路後,還需要軟件,否則無法工作。這就進入到了基礎層的基礎設施子集。在該子集內,有以安卓、iOS、LiteOS、HomeKit爲代表的操作系統;有以谷歌雲、亞馬遜雲計算服務(AWS)和思科爲代表的雲服務提供商;還有微軟Azure IoT Edge和SAP Leonardo等爲代表的邊緣計算服務提供商(邊緣計算是指在邊緣設備,比如人們的手機等上進行數據計算,而不是完全依賴於雲服務器)。

英偉達Jetson TX2邊緣計算平臺(圖源:網絡)

有了硬件和軟件後,IoT設備還需要網絡連接能力,否則萬物互聯就是空談。這時就需要基礎層的連接性子集。在這一子集內,包含着以Wi-Fi、藍牙、zigbee、NB-IoT、NFC、LTE和5G爲代表的各種連接協議;以英特爾、博通、西門子、摩托羅拉、高通、德州儀器等爲代表的M2M解決方案提供商(M2M指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流);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verizon、沃達豐爲代表的通訊運營商;以及以三星、高通、Plume爲代表的Wi-Fi技術研發商。

亞馬遜雲計算服務(圖源:網絡)

IoT產業的基礎層還有一個合作伙伴子集。爲了能讓具備完整硬件、軟件和通訊能力的IoT硬件流入市場,IoT企業需要硬件的生產者和銷售商,比如富士康、新美亞、亞馬遜、沃爾瑪和The Home Depot等。爲了讓IoT企業健康發展,行業需要企業孵化器、衆籌基金、商業聯盟和設計/資訊機構的幫助,比如IEDO、techstars、GENIVI和KICKSTARTER等。

■IoT產業結構:平臺層

在基礎層打造的地基上,IoT產業建起了一個平臺,平臺層雖然已經比基礎層高一級,但依然和IoT設備的最終客戶(個人、企業)有一定距離。平臺層有軟件、安全、IoT網路服務、分析、開發者、支付、界面和3D加工8個子集。

軟件子集有開發全棧(功能多、綜合能力強)軟件的企業,比如思科Kinetic、Predix、愛立信和博世等。還有就是開發中間件(處於操作系統和用戶使用的應用程序之間的軟件)的企業,比如opentext、greenWAVE systems和日立等。

愛立信和中國移動合作推動IoT(圖源:網絡)

安全子集負責IoT設備和網絡的安全保障,代表性企業包括賽門鐵克、THALES、SentinelOne和比特梵德等。

IoT網絡服務子集內的企業負責給IoT系統提供網絡服務與管理,代表性企業有sogfox、helium和Comcast(有線電視,寬帶網絡及IP電話服務供應商)旗下的machineQ等。

分析子集內的企業負責收集、統計和分析IoT產業環節中的各種數據,通過數據解決問題。代表性企業包括UPTAKE、OSIsoft、splunk和AWS IoT Analytics等。

開發者子集則是包括了各種幫助開發者們產出IoT軟件的開發平臺和開源項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Particle、ARTIK、carriots、ARDUINO和TESSEL等。

ARDUINO UNO開發板(圖源:網絡)

支付子集負責處理IoT運作中消費者的付款環節,代表性的服務有PayPal、VISA、萬事達、Samsung Pay、Apple Pay和Verifone等。

界面子集負責給最終用戶提供與IoT設備交互的方式,比如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和大腦/機器界面等。代表性產品包括Oculus、Samsung Gear VR、VIVE、PlayStation VR、微軟HoloLens和THALMIC等。

Oculus Rift CV1頭戴VR設備

平臺層還有3D子集。3D子集會利用3D設計和打印技術加工IoT設備。代表性企業和服務包括stratasys、formlabs、sketchfab和AUTODESK等。

■IoT產業結構:應用層

應用層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層,因爲消費者使用的IoT設備都是有由應用層的企業出品的。除了消費級市場,應用層的產品客戶也包括企業和工業領域。應用層分爲個人、家居、交通、企業服務和工業網絡5個子集。

個人子集內的產品包括可穿戴設備、健身設備(比如手環)、健康設備、生活娛樂、運動、玩具、居家日用和老年護理。代表性產品和企業包括Apple Watch、小米、華爲、fitbit、雷蛇、echo show、STRAVA和greatcall等。

家居子集的產品包括自動化、控制中心、安全、語音平臺、廚房、感應、消費機器人、寵物用品、花園護理和遺失物品追蹤設備。代表性的企業和設備包括宜家、Honeywell、nest、verizon Smart Hub、ASSA ABLOY、alexa、Google Home、DUER OS、Bixby、june、BRAVA、NETATMO、iRobot、Petzi、rachio和AtheNtek等。

控制家中智能家居的verizon Smart Hub(圖源:網絡)

交通子集的產品和服務包括無人機、汽車、交通規劃和管理、水上交通、自行車和航空航天。具代表性的企業和服務包括大疆、Parrot、WAYMO、蘋果、寶馬、奧迪、WAZE、LIQUID ROBOTICS、ofo、摩拜、波音、空中客車和SPACE X等。

企業服務子集包括醫療保險、零售分析管理、農業生產、種植業、安全防務、食品服務、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辦公室。具代表性的企業和服務包括斯坦利醫療保險、verily、RetailNext、JOHN DEERE、afimilk、BOWERY、COBALT、MONSIEUR、Streetline和CRESTRON等。

圖源:網絡

工業網絡子集包括機械、能源、供應鏈與後勤、機器人和工業穿戴設備。具代表性的企業有卡特彼勒、博世、通用電氣、施耐德電氣、Fleetmatics、ABB和ATHEER等。

■IoT是張由無數機構/個人組成的全球性大網

從上文中對IoT產業三大層級的構成解讀,我們能看出行業內涉及的公司和機構遍佈各個領域,數量數不過來,範圍遍佈全球。它們的業務和產品是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的,必須通過合作來保證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共同實現萬物互聯,從而提高個人生活、工業生產和社會運轉的效率。

本文編輯:張哲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