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當初,也就是,1941年2月14日,當隆美爾將軍爲了支援他們德國的盟友意大利而率領他的支援部隊剛剛駛入利比亞的黎波里港時,就明顯感受到了英軍對他的一種嚴重威脅。隨後,爲了使意大利軍隊能夠從失敗的陰影中迅速走出來,隆美爾馬上命令他手下的第3偵察營直奔蘇爾特,和哪裏的意大利軍隊一起投入到了對英軍的一線作戰當中。

呂海峯
話說,如果我們要歷數二戰時期的名將,作爲“沙漠之狐”的德軍名將隆美爾自然是當之無愧。然而,隆美爾的“沙漠之狐”這個綽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隆美爾其人。他全名叫埃爾溫·隆美爾,出生於1891年11月15日,系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同時也是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因而被後人稱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
當然,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殊榮,也確實和他的軍事能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他的足智多謀,更是讓他的敵人在膽戰心驚之餘,還又充滿了對他的欽佩。想當初,也就是,1941年2月14日,當隆美爾將軍爲了支援他們德國的盟友意大利而率領他的支援部隊剛剛駛入利比亞的黎波里港時,就明顯感受到了英軍對他的一種嚴重威脅。因爲,一方面,當時的英軍正剛剛將意大利軍隊擊敗,可謂是勢頭正盛。另一方面,無論從隆美爾部隊的士兵數量上看,還是從武器裝備上看,他的部隊都處於一種嚴重的劣勢當中。
然而,儘管隆美爾的部隊、當時也僅僅只有第5輕裝師的第3偵察營和第39反坦克營,可謂是少的可憐。但是,作爲一名享有“沙漠之狐”美譽的德軍大將——隆美爾卻並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慌亂。而是從容地在一個深夜,將卡車、大炮、彈藥、裝甲車、帳篷和蚊帳等軍用物資先卸到了的黎波里港。然後,等到第二天早晨,他就在利比亞的黎波里的廣場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閱兵式。當然,話說到此,肯定就會有看官要問小編,“就隆美爾那麼少的兵力又怎麼能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呢?”是的,按道理的確是不可能的。
但是,隆美爾不愧爲“沙漠之狐”。他當時立刻就想起了咱們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一條妙計“空城計”,即:讓他的坦克團圍繞的黎波里的幾條大街,不斷地循環行駛。結果,僅僅以一個坦克團的兵力,就達到了一個裝甲集羣的威懾效果。於是,在當時的的黎波里廣場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幕搞笑的畫面:一個略顯矮小但結實的德國將軍站在檢閱臺上,看着一隊似乎永無盡頭的坦克縱隊正在他面前隆隆地駛過。而就是這個空城計,使得當時在的黎波里的打探情報的英軍間諜不禁膽戰心驚,以致於英軍最後貽誤戰機。
隨後,爲了使意大利軍隊能夠從失敗的陰影中迅速走出來,隆美爾馬上命令他手下的第3偵察營直奔蘇爾特,和哪裏的意大利軍隊一起投入到了對英軍的一線作戰當中。緊跟着,3月24日的凌晨,隆美爾就發起了對歐蓋萊的攻擊。而就在此時,隆美爾竟然再次神奇地運用了“空城計”,即:他先是祕密用木頭和紙板製作了幾百輛栩栩如生的坦克,然後,再讓卡車和摩托車在這些坦克間跑來跑去,進而導致許多假坦克都揚起了滿天的沙塵,一時間是鋪天蓋地。而當時的英軍一看這種情況,馬上感覺到腿都軟了。於是,一槍沒有放,英軍就開始紛紛逃離歐蓋萊,退到了50公里外的梅塞佈列加。
此後,等到4月3日,在又經過了一次短暫的戰鬥後,隆美爾的德軍就佔領了利比亞的最主要城市——班加西。顯然,也正是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戰鬥,才使隆美爾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當然,同時也贏得了德軍、意軍和英軍對他的尊敬。(呂海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