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驶在岢岚县城,路面宽敞洁净,岚漪河横贯东西,如果不时有“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标语提醒,记者会以为置身在江南小镇。

“岢岚县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近几年,我们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前沿科技手段,在社会治理上下足了功夫。”岢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闫莉芸开门见山,用手指向了眼前一面崭新的大屏幕,并随机调取着全县范围视频监控的实时画面。

高点位云防大数据分析、雪亮工程警民联动、无人机作战指挥、人脸识别等各种系统陆续建设、调试,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岢岚县一次次用实践证明,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枫桥经验”这块“金字招牌”已越擦越亮。

近日,我报“枫桥经验”基层记者行采访小分队走进了岢岚县这座革命老城……

互联网+

大数据中心:智慧建设 资源共享

“我们的大数据中心总投资

2996

万元,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大数据中心机房、指挥中心、‘雪亮工程’、智慧医疗、融媒体中心等。”岢岚县智慧县城大数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王鹏云自豪地介绍道,“其中,仅‘雪亮工程’部分投资

1901

万元。”

走进指挥中心,记者面前的大屏幕“无所不能”,大到政府、医院、学校、社区的总体情况,小到过马路行人的面貌特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牌,画面清晰、调取数据快捷,让人不得不赞叹高科技在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大数据中心机房,位于指挥中心的右侧,占地面积130

平方米。整个机房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模块化机房,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整个空间可容纳岢岚县十年的所有信息数据。硬件设备集中化管理,软件数据资源共享,既可避免以往零散机房建设、维护的浪费,也可统一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大数据中心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工,农村视频监控点位基础和立杆也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摄像机设备安装,预计今年

5

月份投入使用。”闫莉芸告诉记者,届时,岢岚县将建成覆盖城乡的智能化视频监控网络,下一步,县综治中心包括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心理咨询室、信息研判室也将全部迁入大数据中心办公,与县政务中心融为一体。

互联网+

群防群治:实时服务 邻里守望

印有“巡逻”的红袖标,被贺爱萍小心翼翼地戴在了左胳膊上。下午三点整,外面刮起了五六级大风,贺爱萍检点好人员照常进了社区,开始巡逻。

“我们三人一队,按照网格划分,每天都要上街道、下社区,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有没有人需要帮助。能解决的就地处理,解决不了的就及时将情况上报。”贺爱萍跟记者说着话,眼睛却四处“扫描”。搬一搬挡住路的自行车,检查一下消火栓是否完好,一大圈走下来,贺爱萍没闲过。

“这个井盖儿,盖不严。竖个牌牌,提醒一下。把这个拍个照片,赶紧上传。”说话的是

63

岁的乔光瑞,是西城区巡逻队的队长。只见花白头发的乔光瑞拿出手机,熟练地操作一番后告诉记者,“信息通过智能手机上传,很快就有分管单位过来维修。”智能手机拍照、填写隐患情况说明,具体信息上传至县综治中心建立的群防群治信息化管理平台,岢岚县委国安办副主任王新平介绍,岢岚县已实现“互联网+群防群治”的管理模式。

“从设施修缮到矛盾调解,什么邻里纠纷、婆媳关系,我们能管的尽量管。”干过村主任的乔光瑞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说起高科技与巡逻队的关系,他认为,“巡逻队是‘雪亮工程’的补充,绝不是花架子。我们可以把具体的情况及时上报,谁的责任谁解决。”

上个月,昌乐花园社区,靠街面住宅楼的楼顶有一大块墙皮鼓包,巡逻队员周三胖发现赶紧上报,避免了大块墙皮脱落砸伤人的危险。

据了解,岢岚县包括专兼职巡逻队员、平安志愿者、企事业单位专职安保人员、农村联户长在内的群防群治队伍达到了3600

余人,初步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了预防预警水平。

互联网+

信息公开:党员带头 撸袖实干

“书记,我家的水管爆了,帮我赶紧找人弄一下。”走在街上,一迎面过来的村民没有客套。

“好,我知道了,很快找人给你看。”应承的叫雷文斌,岢岚县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接着,他在手机上点了几下,见记者满脸疑惑,解释道:“村里的大小事情,用手机及时把情况上传,就有人负责。”

如今的宋家沟村,青砖灰瓦、木屋黄泥墙,俨然成了一个热门参观点。同时,这里还是宋家沟乡和乡党委所在地,距县城13

公里。

“我是一名党员,为建设美丽宋家沟村,得加把劲儿。”雷文斌瘦高的个子,说话却很有底气。

2016

年以来,宋家沟村承接了周边

14

个村

145

256

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及安置。雷文斌首先想到的,就是吸收搬迁过来的

27

名党员重新组建党支部,不论扶贫、矛盾调解,有了党组织就有了保障。

本村与搬迁村村民之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双重矛盾一度让雷文斌吃不下饭、夜不能寐。“是‘枫桥经验’启发了我,党支部决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通过完善治理机制,设立公示栏和政策‘明白’墙,并开通村微信公众号,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有了想法,更要有所作为。雷文斌带领党员上门入户,一家挨一家地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久而久之,雷文斌的微信号加了很多村里的住家户。多了平台,通了信息。从村里开发旅游到村里自主脱贫示范户的各种各样的宣传,雷文斌说,“互联网,要学的东西太多,边学边干,用好它事半功倍。”

互联网+

矛盾调解:老调解员“第二人生”

“微笑力量,火候掌握,情感交流。”这是岢岚县矛盾调解中心化解各类“疑难杂症”的秘诀所在。

72

岁高龄的张文翰,一说到工作,思路清晰、逻辑条理。

“微笑是向对方释放的一种善意。之前,我们在县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协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手调解了三井镇秦家庄村拖了

18

年的医患案。”张文翰说,起初死者家属态度不冷静,走到哪闹到哪,现场的局面很是混乱,他接手后迅速缓和了调解气氛,家属冷静了下来,

18

年的医患案找到了突破口。

“一个调解人,绝不是沉默的倾听者,也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应该在沟通中说服,在说服中沟通,要善于观察,调整好心理,当好局面的掌控者。在调解过程中,人的说话语态,包括表情、眼神、下意识肢体动作都可能在无意中泄露当事人隐藏的秘密和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症下药,促成问题解决。”张文翰讲道。

记者注意到,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三面墙体,除了规定制度上墙,剩余的地方都被红色的锦旗填满。

“您平时用手机上网吗?”记者提问。张文翰和几个老伙伴相视一笑,“现在工作离不开手机,消息的获取、日常的联络、工作的通报,处处都需要手机上网操作。我们老同志也得不断学习,跟上新时代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些退休老同志来说,

60

岁以后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是我们的‘第二人生’,所以更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几位老同志的一番话,让王新平感受颇深,“这些老同志一身正能量,他们的正派、热心、勤快、奉献精神,是我们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宝’。我们既要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让数据多跑腿,也要积极发挥老同志的优势,更好地去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

本报记者 李青 赵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