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行駛在岢嵐縣城,路面寬敞潔淨,嵐漪河橫貫東西,如果不時有“岢嵐是個好地方”的標語提醒,記者會以爲置身在江南小鎮。

“岢嵐縣是個安居樂業的好地方。近幾年,我們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前沿科技手段,在社會治理上下足了功夫。”岢嵐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閆莉芸開門見山,用手指向了眼前一面嶄新的大屏幕,並隨機調取着全縣範圍視頻監控的實時畫面。

高點位雲防大數據分析、雪亮工程警民聯動、無人機作戰指揮、人臉識別等各種系統陸續建設、調試,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岢嵐縣一次次用實踐證明,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楓橋經驗”這塊“金字招牌”已越擦越亮。

近日,我報“楓橋經驗”基層記者行採訪小分隊走進了岢嵐縣這座革命老城……

互聯網+

大數據中心:智慧建設 資源共享

“我們的大數據中心總投資

2996

萬元,建設的內容主要分爲大數據中心機房、指揮中心、‘雪亮工程’、智慧醫療、融媒體中心等。”岢嵐縣智慧縣城大數據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王鵬雲自豪地介紹道,“其中,僅‘雪亮工程’部分投資

1901

萬元。”

走進指揮中心,記者面前的大屏幕“無所不能”,大到政府、醫院、學校、社區的總體情況,小到過馬路行人的面貌特徵、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車牌,畫面清晰、調取數據快捷,讓人不得不讚嘆高科技在基層社會治理進程中的巨大作用。

大數據中心機房,位於指揮中心的右側,佔地面積130

平方米。整個機房採用的是最先進的模塊化機房,具有節能、環保的優勢,整個空間可容納岢嵐縣十年的所有信息數據。硬件設備集中化管理,軟件數據資源共享,既可避免以往零散機房建設、維護的浪費,也可統一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大數據中心室內裝修和設備安裝調試已經完工,農村視頻監控點位基礎和立杆也已經完工,正在進行攝像機設備安裝,預計今年

5

月份投入使用。”閆莉芸告訴記者,屆時,岢嵐縣將建成覆蓋城鄉的智能化視頻監控網絡,下一步,縣綜治中心包括縣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心理諮詢室、信息研判室也將全部遷入大數據中心辦公,與縣政務中心融爲一體。

互聯網+

羣防羣治:實時服務 鄰里守望

印有“巡邏”的紅袖標,被賀愛萍小心翼翼地戴在了左胳膊上。下午三點整,外面颳起了五六級大風,賀愛萍檢點好人員照常進了社區,開始巡邏。

“我們三人一隊,按照網格劃分,每天都要上街道、下社區,看看有沒有安全隱患,有沒有人需要幫助。能解決的就地處理,解決不了的就及時將情況上報。”賀愛萍跟記者說着話,眼睛卻四處“掃描”。搬一搬擋住路的自行車,檢查一下消火栓是否完好,一大圈走下來,賀愛萍沒閒過。

“這個井蓋兒,蓋不嚴。豎個牌牌,提醒一下。把這個拍個照片,趕緊上傳。”說話的是

63

歲的喬光瑞,是西城區巡邏隊的隊長。只見花白頭髮的喬光瑞拿出手機,熟練地操作一番後告訴記者,“信息通過智能手機上傳,很快就有分管單位過來維修。”智能手機拍照、填寫隱患情況說明,具體信息上傳至縣綜治中心建立的羣防羣治信息化管理平臺,岢嵐縣委國安辦副主任王新平介紹,岢嵐縣已實現“互聯網+羣防羣治”的管理模式。

“從設施修繕到矛盾調解,什麼鄰里糾紛、婆媳關係,我們能管的儘量管。”幹過村主任的喬光瑞有着多年基層工作的經驗,說起高科技與巡邏隊的關係,他認爲,“巡邏隊是‘雪亮工程’的補充,絕不是花架子。我們可以把具體的情況及時上報,誰的責任誰解決。”

上個月,昌樂花園社區,靠街面住宅樓的樓頂有一大塊牆皮鼓包,巡邏隊員週三胖發現趕緊上報,避免了大塊牆皮脫落砸傷人的危險。

據瞭解,岢嵐縣包括專兼職巡邏隊員、平安志願者、企事業單位專職安保人員、農村聯戶長在內的羣防羣治隊伍達到了3600

餘人,初步形成全覆蓋、無死角、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全面提高了預防預警水平。

互聯網+

信息公開:黨員帶頭 擼袖實幹

“書記,我家的水管爆了,幫我趕緊找人弄一下。”走在街上,一迎面過來的村民沒有客套。

“好,我知道了,很快找人給你看。”應承的叫雷文斌,岢嵐縣宋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接着,他在手機上點了幾下,見記者滿臉疑惑,解釋道:“村裏的大小事情,用手機及時把情況上傳,就有人負責。”

如今的宋家溝村,青磚灰瓦、木屋黃泥牆,儼然成了一個熱門參觀點。同時,這裏還是宋家溝鄉和鄉黨委所在地,距縣城13

公里。

“我是一名黨員,爲建設美麗宋家溝村,得加把勁兒。”雷文斌瘦高的個子,說話卻很有底氣。

2016

年以來,宋家溝村承接了周邊

14

個村

145

256

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及安置。雷文斌首先想到的,就是吸收搬遷過來的

27

名黨員重新組建黨支部,不論扶貧、矛盾調解,有了黨組織就有了保障。

本村與搬遷村村民之間、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雙重矛盾一度讓雷文斌喫不下飯、夜不能寐。“是‘楓橋經驗’啓發了我,黨支部決定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通過完善治理機制,設立公示欄和政策‘明白’牆,並開通村微信公衆號,定期公開黨務、村務、財務,全面接受羣衆監督。”

有了想法,更要有所作爲。雷文斌帶領黨員上門入戶,一家挨一家地調解矛盾、化解糾紛。久而久之,雷文斌的微信號加了很多村裏的住家戶。多了平臺,通了信息。從村裏開發旅遊到村裏自主脫貧示範戶的各種各樣的宣傳,雷文斌說,“互聯網,要學的東西太多,邊學邊幹,用好它事半功倍。”

互聯網+

矛盾調解:老調解員“第二人生”

“微笑力量,火候掌握,情感交流。”這是岢嵐縣矛盾調解中心化解各類“疑難雜症”的祕訣所在。

72

歲高齡的張文翰,一說到工作,思路清晰、邏輯條理。

“微笑是向對方釋放的一種善意。之前,我們在縣委政法委的領導下協同法院、檢察院、公安局聯手調解了三井鎮秦家莊村拖了

18

年的醫患案。”張文翰說,起初死者家屬態度不冷靜,走到哪鬧到哪,現場的局面很是混亂,他接手後迅速緩和了調解氣氛,家屬冷靜了下來,

18

年的醫患案找到了突破口。

“一個調解人,絕不是沉默的傾聽者,也不是一個喋喋不休的說教者,應該在溝通中說服,在說服中溝通,要善於觀察,調整好心理,當好局面的掌控者。在調解過程中,人的說話語態,包括表情、眼神、下意識肢體動作都可能在無意中泄露當事人隱藏的祕密和心理狀態。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症下藥,促成問題解決。”張文翰講道。

記者注意到,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屋子,三面牆體,除了規定製度上牆,剩餘的地方都被紅色的錦旗填滿。

“您平時用手機上網嗎?”記者提問。張文翰和幾個老夥伴相視一笑,“現在工作離不開手機,消息的獲取、日常的聯絡、工作的通報,處處都需要手機上網操作。我們老同志也得不斷學習,跟上新時代的要求。對於我們這些退休老同志來說,

60

歲以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是我們的‘第二人生’,所以更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幾位老同志的一番話,讓王新平感受頗深,“這些老同志一身正能量,他們的正派、熱心、勤快、奉獻精神,是我們開展基層社會治理的‘法寶’。我們既要在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下,讓數據多跑腿,也要積極發揮老同志的優勢,更好地去做羣衆工作,化解矛盾糾紛。”

本報記者 李青 趙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