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觀 光耀終南

終南鎮地處周至縣東部,西距縣城15公里,西寶公路穿街而過,因鎮南有終南山,而得鎮名。古鎮歷史悠久,漢置縣時因山曲水曲而得縣名。鎮上古蹟有:終南縣衙、三陝會館、古恆州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東嶽廟、火神娘娘廟、上清太平宮、鍾馗廟、龍行舍利佛塔寺、白馬池、響亮碑羣、道教塔林、東林寺、西漢長楊宮、資聖宮、文珠寺、馬融授書檯、三蘇祠、條梅遺址、西周馬家坡遺址、索姑娘娘廟、三皇廟、無量廟、太白廟、七星廟,還有著名的路德翰林故居。

1、終南古城

有高大城牆、護城河、城門六座,城垛馬道齊備,五門均有磚雕大字,西門爲“西望太白”,東南門爲“南通隴蜀”,東南門爲“渭水安瀾”,西北門爲“終南毓秀”,西南門有官設漏澤園,東門爲“雄鎮宜壽”宜壽二字還存。

2、上清太平宮遺址

地處鎮西北門外,西半部分爲廟宇,東半部爲宮殿園林,宮四周槐樹環抱,廟殿四周古柏參天,人稱雪映宮,東南角有御井,石制大型飲馬槽,有水井兩眼,廟內草木茂盛,遊人不斷。廟門朝南爲歇山式磚拱大門,門兩邊修有斜行邊牆,門內青石鋪路約百米直至二道門。二道門爲二層門樓,三間一明兩暗,中間爲門洞,兩邊爲敬事房,樓正面爲敞開式戲樓,左右各有內廊式木製樓梯直通西樓兩側。每逢廟會,樓上都會演戲祭神,戲樓東西兩側各有廂房6間。戲樓東側邊牆內有三間竈房,供廟內享用。今爲周至三中。

3、龍行寺佛塔

隋開皇六年,終南故城在金牛河西岸,龍行佛塔寺座東朝西,仰望西天佛祖,廟前有一影壁,過影壁始見廟門三楹,中爲神門,兩側爲人門,均爲門樓式建築。進門東西爲廂房,中有焚香鐵爐,建寺碑記矗立兩廓,鍾、鼓二樓相對。後爲大殿一座,供奉佛祖及諸位菩薩,十八羅漢神像肅立兩側。大殿爲五間,建於高臺上,大雄寶殿金字牌匾懸於正殿之上。過大殿兩邊有南北廓道相接,至後院有一排廂房,爲僧人及香客、居士頌經之所。

4、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座落於鎮中街水道巷以東,其館址座北朝南,佔在五間寬,臨街有四間門面,兩角挑檐,西側有門樓一間,爲進館過廳,前房兩層,二層面北爲戲樓,雕樑畫棟,爲慶賀演藝之用。院庭爲紅磚鋪成,後房有五間,爲山陝客商存貨之用大倉庫。東西跨院,各有一磚門與大院相通。東西跨院爲山陝商會辦公、議事之用。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戲樓匯演大戲,院內廣場可容近1500多人。解放後,西安三意社、省周化一魔術團曾多次在此演出。

5、北斗七星壇

“北斗七星壇”是上清太平宮所屬建築,以示天象,專供設壇祭祀用,上清太平宮歷時三年建成。其規模爲天下最大的道觀,號稱“玉皇大帝人間行宮”,仿天庭規制建成,屬諸方林宇之冠。按照道家崇拜天神的信仰,講究建築風水,因宮周圍有水無山,遠離終南山麓,爲補先天之風水不足,故在宮西南至東北,堆有七個土堆,其高如七座小山,形似北斗七星,與上天星宿相呼應。宮中的七座土堆號稱“七星堆”上有大殿神廟,依次爲太星堡、後堡、南圪墶、北圪墶、韓家灣、千家灣、甘溝等七個村莊,形似北斗七星。元末明初,在各大殿的廢墟上形成村落。

6、道教塔林

在終南鎮東南方向的蚰蜒河東岸建道教塔林,以安葬歷任宮中道監及宮臨等高級別道首。宮中道首坐化開昇天後,經火化後的靈骨埋於塔內,形成道教塔林。塔爲四角三層,上刻生平簡歷,經供道衆敬拜和平民祀拜。

7、響亮碑羣

響亮碑羣遺址在鎮西南門外路西,南靠白馬池,建於北周天和年間。

響亮碑羣四周有圍欄,它記載着終南故縣的三次設縣和五移終南故城的歷史變遷。約有四十多通各代石碑,因碑石密佈,間隔距離不等,用石敲之,發出響亮的回聲,故稱響亮碑。

8、長楊宮遺址

在終南鎮竹園頭村西,是赫赫有名的秦漢長楊宮遺址。其東北方向十里地就是昔日的射熊館,東南方向十里左右是秦漢時期的五柞宮、葡萄宮的遺址。這三處遺址共同組成了長楊宮宮殿羣。

長楊宮由秦昭王始建。漢武帝重修長楊宮,又在附近建五柞宮和葡萄宮。長楊宮以庭院內遍栽楊樹而得宮名。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狩獵長楊,長住在長楊的五柞宮。隨行詩人王宜彪有《上林遊獵詩》:“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獵長楊”。西漢文學大師司馬相如看到漢武帝以皇帝之尊,親臨險境,不以爲然,乃精心寫成名篇《上林賦》,規勸這位以捕殺野獸取樂的天子罷射熊,重農牧。

9、上清太平宮

元朝《類編長安志》記雲:“上清太平宮在周至縣東30裏之清平鎮(即終南鎮)的鎮南北,自周秦以來爲道觀,隋唐爲離宮,宋建隆元年重修爲太平興國觀。”

在宋時宮觀中又見“太平興國宮”新說曰:“在縣東30裏終南鎮,舊志曰清平鎮”。“翊聖傳日終南鎮”,“其後又置終南縣”。今罷縣並於周至縣。宮內茂木成林,飛鳥不敢棲止。金未,廢於兵火,大元開創後純德妙真人劉志源奉清和宗師命,奉徒前來,篤意興復,經營締構,垂二十年,殿宇翬飛,道風復振,其修建視昔日雖未全備,而規模宏麗,仍爲諸方琳宇之冠。

上清太平宮在宋、金、元三代存在了280餘年,金正大八年,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毀於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隨全真道掌教尹志平入陝的前大名路教門提舉劉志源向京兆符總管田德燦報告,要求興復上清太平宮,據碑石記載,“以輔翼祖庭”重陽宮。經過田批淮,劉“率徒千餘人,蓷荊棘,拾瓦礫,築垣墉,具材植,壤剔啓闢,工役備舉,盛行營造事”。經過1000餘名道士19年的經營,終於將這個宮觀重建了起來。

10、古恆州城隍廟

始建於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因在今終南鎮設置恆州州治,轄周至、溫湯、蒼城三縣,據今有1500年曆史。期間於宋建隆年間重建,金兵進攻終南時被毀;元、明二朝均有修葺,清道光十四年又重修,鹹同年以後幾遭兵患,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又修三殿,未盡人意,清光緒三十三年又補修重建。

恆州城隍是一大勝景,與周邊三原、咸陽、扶風、武功、周至諸城隍廟相甲乙,與西安都城隍廟相媲美,與終南上清太平宮,玉皇廟可相及,是我國僅存的一座州城隍廟。

11、終南第二故城——豆村

位於終南鎮西南方向,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最古老的村落,號稱“天下第一村”。豆村的廟會和村子一樣古老,每年四月八日廟會,商販雲集,遊人如織。豆村廟會盛況是遊大臘,八抬前行,彩旗漫卷,鼓樂喧長,千古流傳。遊廟會村,處處嗚炮相迎,家家戶戶香案伺侯,城隍廟、司浪廟內香火繚繞,善男信女,頂禮膜拜,整個廟會村內人山入海,熱鬧非凡,實爲終南鎮一勝景。

12、唐東林寺

該寺始建於唐代,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500米,寺址現存遺物有石碑3通、經幢1件。三通石碑分別爲明正德九年重修東林寺碑、明崇禎年間重修東林寺並建濟道場碑、明末東林寺再建碑,內容記載了明代中晚期至明末三次重修東林寺事件,其中明正德九年重修東林寺碑的碑陰線刻有當時東林寺的建築平面圖。

13、高廟文珠寺

始建於唐開皇十八年,歷史久遠,歷經多次戰火焚燬,近代加以修葺,現存大殿一座,碑文四通,後又補修,佛塔七層,長年香火不斷,爲我鎮唯一的宗教場所,高廟村因寺而得名。

作者簡介:屈毓曉,終南二隊人,陝西曆史文化使者,原新華社陝西分社《聚焦陝西》專題部主任。現爲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9所退休幹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