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表明,即便是触发式锚雷(仅当舰艇与其发生触碰时,此类水雷才会被引爆)也足以产生惊人的效果。感应水雷则无需触碰就会被引爆。出现的首类感应水雷是磁性水雷;英国早在1918年就使用了一种名为“磁性杀手”(M Sinker)的磁性水雷。“一战”期间,英国还研制了一种音响水雷,不过由于时间过晚,未见其投入到“一战”中使用。“二战”期间,磁性水雷和音响水雷均被大量使用。


除此之外,在战争中还使用了水压水雷〔“蚝雷”(Oyster)〕,当舰艇从其上方经过时,由于水压发生变化而被引爆。磁性水雷和音响水雷可通过模拟舰艇产生的声场(声特征)或磁场(磁特征)将其扫除,但事实证明,无法使用与舰艇大小相当的物体模拟出真实的水压特征(美国海军为此研制了一种防爆装置,但由于过于笨重而未得到使用)。还有一种UEP水雷(Underwater Electric Potential,水下电势雷)。

船体与螺旋桨间的腐蚀电流会产生电场,这一电场能够将UEP水雷引爆。“二战”期间,水雷设计者学会了在水雷中设置计数器,从而避免水雷会被舰艇编队中靠前航行的几艘舰艇引爆(靠前的很可能是扫雷舰艇)。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根据特定舰艇的特征对水雷进行设定成为了可能。在和平时期,一些制造商生产的假雷可用于搜集舰艇特征数据,以在必要时装填所需数据。这也是部分扫雷具制造商生产可模拟真实舰艇磁场的精密扫雷具的原因。


1914年10月,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大胆”号(Audacious)触碰到德国布设的一枚触发雷后沉没;该舰是“一战”期间英国损失的唯一1艘无畏战舰。简易的触发雷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对1904-1905年日俄战争及后来的“一战”的战争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技术更加复杂的各类水雷相继研制并得到使用。

大部分感应水雷为沉底雷。在水雷被引爆时,目标必须距其足够近才能造成损伤。因而,在水深超过约200英尺(61米)时,这些水雷也就失去了作用。不过,锚雷可以采用音响、磁性和UEP引信,因而可布放在水深更深的水域。


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雷——上浮雷。最早研制的上浮雷会在目标航经其上方时径直向上发射一枚火箭将目标摧毁。此种水雷可对目标进行监听,并通过声脉冲信号确定目标的深度(它是一种既可反潜又可反舰的双用途水雷)。据称伊朗已购买了此种水雷。后来,苏联研制的上浮雷采用自导鱼雷作为有效载荷。已公开的最奇异的上浮雷(尽管可能并未投产)使用一种机动式火箭对水雷一侧的目标发动攻击。

出现的另一种水雷为遥控水雷。雷场既可用于防御又可用于进攻。防御性雷场通常会留有缺口,以便友方舰艇能够通过。布设了遥控水雷后,就可通过发送声信号启动或关闭雷场。然而,“西方”海军一直不愿采用此种水雷,这是因为水雷长期浸在水中可能会对引信甚至内部电路造成损坏。

正如其他海上作战方式一样,水雷战涉及到水雷布设方和进攻方的各自策略。人们常常认为一枚廉价的水雷就足以瘫痪或击沉1艘高昂的舰艇,然而,廉价水雷的杀伤范围仅能覆盖很小的一片海域。为了对付高昂的舰艇,需要布设一片雷场,而这通常需要数百枚水雷。而且,这些水雷几乎都不能被回收。


水雷的储量是非公开的,但据前些年的报告称,一个典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水雷储量约为8 000枚。储量通常较为有限的原因在于,水雷会产生寿命周期成本(储存与维护成本),而且在和平时期又不能充当海上存在或计入海上实力。针对于此,数十年来,有些水雷是由标准航弹改装而成,而后者的储量远超水雷的储量。储存专用雷鳍和引信远比储存完整的水雷成本要低。俄罗斯早在“二战”期间就生产出了炸弹式水雷。

不过,现代炸弹式水雷似乎可追溯至美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破坏者”(Destructor)水雷〔美国现有型号被称为“闪击”(Quickstrike)水雷〕。阿根廷和智利都已公开了各自的炸弹式水雷,据此推测,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炸弹式水雷。这些炸弹式水雷仅限在浅水水域使用。


▲ 图为美国海军1987年9月俘获的伊朗布雷艇“Iran Ajr”号;在其甲板上可看到许多水雷(据称为俄罗斯设计的M-08型水雷)。水雷通常被认为是击沉高昂舰艇的一种廉价方式。这可能是弱小国家实施非对称作战的一种主要方式,但需要大量使用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还需要承担不菲的寿命周期成本。

不过,无论是作为进攻性武器还是防御性武器,水雷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包括可作为封控战略性海峡的一种手段。尤其是,水雷对波斯湾的行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波斯湾内,由于与“Iran Ajr”号类似的临时改装的布雷艇的使用,辨别布雷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在登陆滩头途中,浅水水域横亘在前,两栖车辆不得不穿越这些水域才能抵达滩头。用于对付它们的武器很可能是反坦克雷,这类水雷可承受约40英尺(12米)深度的水压。该水雷能够大量获得,在低潮时,可由特种车辆自动布设在海滩上。布设在陆上时,它们既可使用磁性引信,又可使用压力引信(此处压力指目标车辆向下碾压的作用力),但布设在水中时,仅有感应范围较小的磁性引信才会起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