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其規模和實力在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解體,而且有效地喚醒了人們反帝反封建的認識。


太平天國運動

洪秀全在金田起義的時候,確實是運用了文化的方式武裝了參與起義的人們的認識,同時也利用了宗教的方式武裝人們的頭腦;再加上當時鴉片戰爭後中外的時局,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太平天國在洪秀全的領導下,一度佔領了長江以南的幾乎半壁江山,在宗教文化的薰陶下,太平天國的前期小有成就。


天王洪秀全

我們對於太平天國的認識應該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社會發展做的貢獻,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社會上起到的不良的影響。因爲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不然不可能一個農民政權能夠在清廷和帝國主義的夾擊下生存了15年的時間。今天要談的就是太平天國在建立政權後,對全國部分省改名的歷史。


唐貞觀後期的英國公徐茂公

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避諱”的情況,一般都是給人改名,因爲他們的名字衝了一個皇帝或者某個權貴的諱,打個比方來講,也就是在某人的名字裏面,有和皇帝的名字中的某個字同音或者諧音的情況,那個那個臣下就要改名,唐太宗時期,就有一位名臣本名原叫徐世勣(徐茂公),賜姓國姓李後叫做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後他直接改名李勣,這就是改名避諱的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然而,太平天國建立政權後,在全國範圍內改名的既有人名,更奇葩的就是把省名地名進行了修改,有人就笑話:“好端端的一個省被改名爲一道菜了”!


太平天國疆域圖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那些被改名的省吧,剛好你也可以看看在太平天國時期,你們的省名叫什麼。

太平天國早期的時候,主要是有天王洪秀全和“東南西北翼”等五王在軍政上進行了協調治理,當然洪秀全賦予他們的權力也是至高無上的,爲了避諱,確實鬧出了很多的笑話。


“太平一統”牌匾

中國的行省制度是從元朝就開始做的改革,明朝完善了制度後,清朝延續了原來的行政區劃並且做了一些調整。那麼到太平天國的時候,爲了避諱,又開始來大量的省名的修改,其中山東、山西兩個省就是爲了避南王馮雲山“山”這個字的諱,便改成了珊東、珊西;雲南省是爲了避諱馮雲山的“雲”,所以改成了芸南;貴州則是爲了避西王蕭朝貴“貴字”的諱改成了桂州。


戰鬥中的太平軍

太平天國的起義之地在於廣西金田,而且軍政大員絕大多數也都是廣西人,所以他們便把廣西的名字改成了桂福省,其意義也是爲了祈求上天保佑。而浙江、江西、新疆這些地方改成了浙姜、姜西、新姜,越看越像一盤菜。

此外,還有很多地方也做了修改,原來習慣了的名字,突然之間做了改變,音是一樣的,字卻不一樣,也完全違背了中國地名來源的歷史規則,給人們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地名的來源也有着千年的歷史淵源,一個政權的興旺,只靠武力是不行的,不去重視文化的打造和延續,那麼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不會很長,太平天國就是一個很好的示例。當然,太平天國確實取得過成功,也推出過對老百姓很多有利的制度,比如《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就是很好的作爲;但是在中華文化特別是民間文化上做了很多背道而馳的事情,再加上統治者思維格局,也就導致了最終的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