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六年,十四阿哥被调到西北做大将军王,虽然平叛有功,但是明知自己大限将至的康熙却一直没有把十四阿哥调回来的打算。老三胤祉虽然对皇位也有想法,奈何身边都是读书人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当初自己亲自做主把年遐龄的女儿嫁给了四阿哥胤禛,胤禛和年羹尧有了密切的联系。康熙四十八年,30岁的年羹尧成了四川巡抚,康熙五十八年,康熙给了40岁的年羹尧兵权,升任了四川总督,授予定西将军大印。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晚年的康熙对越演越烈的夺嫡之争搞得焦头烂额,不胜其扰,最终这位老皇帝宣布不再册立太子,改为遗诏传位。康熙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办法来平息“夺嫡之争”带来的朝廷政局的混乱和皇子们的争斗——我不立太子了,你们也就别争了,等我死了你们就知道谁是继承人了。


年羹尧虽然为抚远大将军,但并非旗主,且远在边关,无诏不得进京,就算年羹尧再怎样的支持雍正,凭他一个抬旗的汉人,没有皇帝的支持,根本就翻不起浪花来。雍正朝虽然雍正给了年羹尧极大的权力,让他在西北建立了小朝廷,但皇帝要诛他,他仍然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对于铁桶的满清来说,汉人随时可弃,年羹尧看似善战,但只对登基后的雍正有用。


如果康熙在临终之际,皇位没有传给四阿哥胤禛的话,即使胤禛临时发动政变,也是很难成功的,首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必败。康熙病危之时,大清帝国的中枢之臣,例如张廷玉、方苞、佟国维等人都是寸步不离的,在康熙驾崩之后,当着众大臣和皇子的面宣读了遗诏之后,胤禛若不服,想发动政变,绝对当场就会被擒,否则八阿哥等人也不会当时无所作为,历来政变都是极难成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