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提出对口帮扶藏区与彝区贫困县的工作号召,进一步落实旌阳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支援彝区工作计划,德阳市第一小学校与越西北城小学结成了对口帮扶学校,10月4日至7日 ,德阳市第一小学校的张洪明校长带领5名教师,一行6人组成对口帮扶支教队,到凉山州越西县北城小学进行送教献课及干部交流活动,并向越西北城小学赠送了市一小自编的校本教材。同时,支教队还代表学校党总支、行政以及全体教职工看望慰问学校驻村干部教师徐凯祥。

  11月5日上午,雷定军、钟俊、林国芳、徐炜、唐朝霞等5位老师共献上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一节美术课和一节音乐课。

  雷定军老师执教《长相思》,他从单元主题入手,回顾学过的表现乡愁的诗句,奠定了教学的感情基调。接着,雷老师朴实扎实地教读词,通过范读、引读、配乐读等方式,帮助彝族小学生把词读准。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读准音 ,知大意;读环境,感受艰难;读懂作者,感受乡愁。教学层次非常清楚。更值得称赞的是,雷老师运用随文微写,让学生对话纳兰性德,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不自禁地读起《长相思》,书声琅琅,余音绕梁。

  林国芳老师教学《小小的船》,本课语言最大的特色就是叠词的运用。林老师巧妙地关注了诗中丰富的叠词,引领学生读准叠词的音、读懂叠词的意思。更令人叫号的是,林老师通过叠词来组织教学,让整体感知、字词学习,都借助叠词而得以“组织”。

  数学老师唐朝霞教学《认识整时》,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徐炜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圆的世界》一课,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圆形,并对简单的图形进行识别和概括。同时,通过情景创设,打破常规视角的观察模式,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培养其探究能力。在丰富有趣的探究情境里发现圆的形式美感,体会圆形在生活中的装饰美感及应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并且引导学生要善于变换方式和角度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钟俊老师的音乐课《茉莉花》更是把传统的经典搬上了课堂。钟老师在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唱谱、唱词之后,通过闻花香,看花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让学生唱得有感情。钟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不同乐器演奏,不同艺人演唱的《茉莉花》,然后通过重要历史事件中,《茉莉花》这首歌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茉莉花》的巨大影响力,更让学生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1月5日下午,张校长向越西县北城小学的行政领导和到会老师介绍了市一小的责任文化和管理理念。最后,两所学校形成了交流帮扶机制,着重加强以下合作内容:一、管理精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学校科学精细化管理体系。二、加强数学教师的交流,一对一结对帮扶。三、云朵课堂:从音乐、美术学科开始。四、越西县北城小学的干部、教师择期到市一小来跟岗学习。

  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支教交流活动,一定会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不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共同提高、科学发展的目的。(林国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