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阎子峰教授领衔的催化材料团队在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Nano Energy,Nano Toda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scale五个化学类和材料类TOP期刊上发表。

阎子峰,1988年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1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阎子峰教授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在吸附与催化新材料、烃类催化转化、固体表面化学、纳米储能材料与应用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前瞻性研究,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他先后主持完成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承担多项壳牌、KACST等国际合作项目。先后获得伊朗"最高外国专家国家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项。

作为博士生导师和课题组带头人,阎子峰教授尽职尽责,成立了能源催化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并长期坚持选派课题组内博士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他曾自豪地说:"我所指导的应届博士生全都保证有至少一年的国际联合培养经历,这亦是我成立能源催化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初衷"。面对相同的科学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有着各自迥异的切入点与剖析方式,因此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不同思想的碰撞,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见解,"这也是研究生要成长必须要有的基础与条件"。

他所指导的学生有的入选国际杰青计划、省杰出青年;有的学生论文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篇、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还有10余名学生获得中国石油大学"学术十杰"荣誉称号;更有近20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荣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阎子峰教授因为这些卓越的教育成果,获评首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8年,阎子峰教授和邢伟教授团队与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王连洲教授合作,创新性的采用还原氧化石墨包覆技术,成功实现了兼具"抗钴溶解"、"二硒化钴/碳纳米骰子粉化抑制"以及"高导电性"的复合材料制备。与之前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相比,新创制的复合材料在经过500次循环测试后放电容量仍高达143 mAh g-1,储电性能优于之前的所有正极材料。这项研究不仅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可逆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为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储能和容量衰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对推动高容量可逆铝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是在新型铝离子电池(AIB)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新旧更迭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能源转型也是经济转型和大国崛起的重要驱动力。阎子峰教授认为,"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多元化,不能仅寄希望于依靠单一的某种能源来支撑起整个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要找准每一种能源在能源供给中应处的地位,合理规划能源产业布局。虽然我国的一些清洁能源如页岩气等的预期储量比较乐观,但在勘探和开发技术上与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仍然是一个急需人才与新鲜血液的领域。"

"我们既要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拓展能源类别,也要稳步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阎子峰教授认为,只要中石大师生能够潜心研究、厚积薄发,未来的新能源领域中必将有一块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版图!

如今,阎子峰教授带领团队再次取得新的科研成果,正如他对年轻科研工作者所说,"科研不是一定会有成果的东西,我们走的是一条困难的路,要能坐得住、能坚持下去,要对未来有规划,明确自己在某个阶段要做的事情,但不能有太强烈的功利心,踏踏实实的自我提高和成长,特别是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连续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研究者需要厚积薄发,坐得住冷板凳,最终才有取得成果的可能。"

素材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官网、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