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温小卫温馨提醒:未雨绸缪,防范“水痘“!

水痘为冬春季节多发病,传染性很强,易发于托幼机构、小学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在此提醒市民朋友,可以通过水痘疫苗接种来预防水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水痘的病因是什么?

人类是该病毒唯一宿主,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

水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水疱液中含有大量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水疱也常见于口咽部、呼吸道、胃肠道、眼结膜和阴道黏膜表面。

任何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水痘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决于气候、人口密度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

家庭护理怎么做?

注意消毒与清洁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开窗

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退烧

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要让病儿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

注意病情变化

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避免用手抓破疱疹

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引起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瘢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如何预防?

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市民可去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水痘疫苗。

(1)常规接种

12月龄-12周岁儿童>>>

第1剂:12-18月龄均可接种,建议满15月龄时接种。

第2剂:满3周岁接种第2剂,应在4周岁前完成。

注:18月龄以上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应 尽早接种第1剂水痘疫苗,并在满3周岁后接种第2剂(与前1剂间隔至少3个月);已经接种过1剂的4-12岁儿童,应尽早接种第2剂,与前1剂间隔至少3个月。

13周岁及以上人群>>>

完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建议第2剂与第1剂间隔在8周以上(最短间隔至少4周)。

(2)暴露后免疫接种

水痘疫苗可用于水痘病例接触者的应急接种保护。接种应在暴露后 5 天内,最好3天内开展应急接种。暴露后接种对象为:≥12月龄,无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史或患病史等证据。

来源:市疾控中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