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1月5日,昨日,林義相針對“有網友認定我是仕途和商場上的失敗者,這個認定可能沒錯,但不能由此推出我是這個體制的反對者的結論。”發表微博回應,全文如下:

有網友認定我是仕途和商場上的失敗者,這個認定可能沒錯,但不能由此推出我是這個體制的反對者的結論。爲了避免對我的言論的曲解和誤會,所以我想說下面這段話。

不要認爲我是反對者,我是改革開放和這個體制的受益者,很大的受益者。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而我接受了高等教育,並且政府出錢派我出國留學,國外回來以後,給了我很多發揮的機會和空間,給了我很好的待遇,我從內心充滿了感激!我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建議和一些不同意見都是從技術的角度出發的,都是建設性的,都是爲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說這些話不是爲了表白,也不是泛泛而談的套話。從下面我的經歷中,希望能夠感覺到我說的是真心話。

我不到30歲任證監會高級顧問,證監會部門副主任;95年提出從證監會辭職時,證券業協會領導和兩個交易所副總隨我挑,但我去了華夏證券;2000年提出從華夏證券辭職時,兩個正局實權部門主任隨我挑,北京市領導問我想去哪個部門和機構,中組部幹部某局的局長是我個人聯繫人,36歲時中央金融工委領導問我想去哪家大銀行或保險公司任局級副職;2010年有人受託二顧茅廬叫我回歸體制內,到富凱大廈南樓工作。我參與了證券法的起草和修改全過程,參與了基金法的起草,參與了很多部門規章制度的制訂和修改。是我自己覺得無法適應仕途的風雲變幻,更因爲我不願意適應官場的習氣和風氣。

我提出很多的專業建議都被採納了,並且有不少得到了實施。舉一些例子:證監會和深交所的交易監控系統的基礎是我打的,爲上交所的交易監控系統提供了設計方案;參與了最初至少3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產品的審覈;參與了2005~2007券商創新和規範的過程;爲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做了15年的顧問,全程參與了境內境外投資管理人的篩選;爲股權分置改革寫了100多篇文章,提出了流動性溢價補償和類別股東表決制度,在股權分置改革啓動前夜(2005年4月28日)預計了10送3的股改方案,最初4家中有一家的送股方案就是我設計的;2017年7月1日施行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在臨實施前夜(6月28日)宣佈新老劃斷是我在6月25日凌晨3點鐘給劉主席發短信提出來的。

2001年下海後,我沒有暴富,我一點也不後悔,也毫無抱怨。我甚至爲自己感到慶幸和自豪。我從事的是諮詢工作,主要項目都親力親爲,掙的是勞務費。現在也可以說是財務自由不愁日常開支了。

改革開放,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給了我很多的機會讓我運用和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我很滿足,我並不認爲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相反,我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我應當回饋和報答。所以,我才願意冒着風險說一些我認爲應該說的話。這是我的一種報答方式。

我年過半百,大病後恢復過程中,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像我在微博中說過不止一次的那樣,寫書。同時,順便做一些帶有公益性質的事情。比如,我看到P2P,股市大波動以及大股東股份質押爆倉所造成的普通百姓和大富豪們個人、家庭、市場和社會的財富悲劇,我認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金融和財富管理方面的知識、風險和法律意識,以及相應的技術和能力,因此我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每年賠點錢,做一些財富管理的教育和培訓。

順便預告一下,11月16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舉辦財富管理教育國際論壇,我會做一個簡短的致辭,講的是財富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謝謝各位朋友[作揖][作揖]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