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科技黨委書記劉巖表示,聚焦重點,雙輪驅動,創新必將成爲支撐上海未來發展的關鍵原動力:。今年年內,軟X射線、超強超短激光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都有望投入使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說,大科學裝置從“單兵作戰”向“集羣發力”,將構成一個強大的創新磁場:。

作爲上海創新版圖中的高地和窗口,張江科學城裏集聚着“最強光”“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等前沿科技領域的新成果。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裏考察時強調,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踢好創新的“臨門一腳”:

“你們現在做的事情正好是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最重要、最關鍵的工作,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於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可以說是這種‘臨門一腳’吧,我們就是要把握住。”

破門時刻總是酣暢淋漓!對於創新者來說,是苦苦求索後的自我實現;對於社會公衆,則是巨大的福祉。上週六晚,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原創新藥GV-971獲准上市的消息一經發布,頓時刷屏!後天,該藥就將在張江正式投產。中科院院士陳凱先說,這是一個標誌!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大步走進原始創新的時代:

陳凱先:“971它展示了中國科學家原始創新貢獻,對這個藥的作用機理等方面都突破了國際上以往的認識,這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新藥研究中間所取得的一個重大的標誌性的成果。”

臨門一腳背後,是戰略佈局的“中場發動”,是創新體系和硬件設施的“全力助攻”。一批在全球數一數二的大科學裝置,落戶上海而且不斷升級。今年年內,軟X射線、超強超短激光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都有望投入使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說,大科學裝置從“單兵作戰”向“集羣發力”,將構成一個強大的創新磁場:

王建宇:“一定要有一些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成果是取決於我們長期的基礎研究的發展。我們科學院已經把最強的都集中在張江這塊地區了,希望我們能做好臨門一腳。”

瞄準全球前沿,勇擔國家戰略。上海一方面致力於基礎科研的原始創新,同時在應用領域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全力攻堅。今年年初,全國首個“5G+AI“全場景商用示範區——張江人工智能島“開島”,IBM、微軟、同濟大學等人工智能上下游頂尖企業和科研機構相繼入駐。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同樣剛一開局就高舉高打。張江高科總經理何大軍說,3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將集聚千家企業、匯聚十萬人才,形成千億銷售規模,成爲“上海製造”的重要地標:

何大軍:“我們的意圖就是用設計來引領整個產業鏈,解決我們國家發展卡脖子的技術,希望2025年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設計園區。”

登高能夠望遠,還能擴大自身的創新朋友圈。上週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44位諾獎得主領銜的科學“天團”在臨港滴水湖畔進行了一系列火花四射的思維碰撞。不同於過去的來去匆匆,越來越多的“智慧大腦”選擇“經常來”,甚至“留下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對於上海的創新濃度讚不絕口:

羅傑·科恩伯格:“中國已經貢獻了很多傑出的成就,比如在上海,誕生了克隆猴、還有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讓人感受到上海在創新活力。”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關鍵在人!今年初,上海推出“科改25條”,通過政府放權和制度鬆綁,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爲創新賦能。市科技黨委書記劉巖表示,聚焦重點,雙輪驅動,創新必將成爲支撐上海未來發展的關鍵原動力:

劉巖:“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大力提升我們的創新策源能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爲發展新動能的能力。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要雙輪驅動,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來大大地釋放我們的創新潛力,推動科創中心的建設。”

11月2號到3號,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再一次要求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面對諄諄囑託,上海將全力以赴,越來越多地成爲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