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揭開帷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獲獎。該獎項設立於2004年,是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

獲獎證書與獎盃 本文圖均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風雲系列氣象衛生的此次獲獎也是上海航天首次獲此殊榮。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曆經40年的發展,實現了兩代四型高低軌兩個系列共17顆衛星的研製和發射,共有8顆在軌穩定運行。

目前,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爲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正在爲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6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使得中國風雲衛星在國際外交的多個重要場合被反覆提及。今年6月10日,在青島上合組織峯會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爲各方提供氣象服務”;7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共建‘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發展航天合作,推動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和氣象遙感衛星技術服務阿拉伯國家建設”;9月4日,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期間,習近平主席主持通過的《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中方願繼續爲非洲國家提供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以及必要的技術支持”。

風雲衛星發展時間表

澎湃新聞還了解到,後續風雲衛星體系建設將朝着“全球廣域高分辨率氣候觀測與局地高頻次天氣監測相結合、全域全要素綜合穩定觀測與獨特要素精細化探測相結合、要素成像與定量多維度觀測、主被動結合多手段融合探測”的目標發展,採用“綜合觀測+專用觀測+技術試驗”的組網架構,在現有衛星體系基礎上,在2025年前將發射3顆高軌、6顆低軌風雲衛星,同時2025年後將補充發展風雲五號及測雲專用星等,實現完備、精細、準確、實時的氣象體系效能,更好地滿足高精度數值天氣預報、長期穩定氣候監測、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等應用需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