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楊思祿,1917年出生於江西于都,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爲空軍少將軍銜。5、鄒衍,1915年出生於江西興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清明假期即將結束之際,傳來噩耗:閩西籍老紅軍、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熊兆仁,因病醫治無效於4月7日22時36分在福州市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現爲900醫院)逝世,享年107歲。

熊兆仁

(1912年-2019年),福建省永定區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軍主力長征後,在閩西南地區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在新四軍主力北上山東後,留在蘇南地區堅持武裝鬥爭,任蘇浙皖邊區司令部司令員,蘇浙皖邊軍事委員會軍事部部長,鞏固了蘇南敵後根據地,爲迎接人民解放軍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閩西籍老將軍熊兆仁逝世,1614名開國將帥僅剩12人,龍巖剩2人!

千名“開國將帥”僅剩最後12名少將!龍巖剩2人!

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他們曾爲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之爲“開國將帥”。

如今,當年的1614名“開國將帥”中,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已全部逝世。健在的只有最後12名少將。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近百歲。


在世的12位“開國將帥”名錄

1、張力雄,1913年出生於福建上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抗大總校太嶽獨立大隊政委,抗大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河南軍區第六支隊政委兼六軍分區政委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政委,鄂西軍區第三分區政委,野戰旅政委,華東野戰軍第12縱政治部副主任,江淮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炮兵部隊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13軍政委,昆明軍區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

2、黎光,1914年出生於四川儀隴,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第68軍副軍長、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等職。

3、詹大南,1915年出生於安徽金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南京軍區副司令等。

4、塗通今,1914年出生於福建長汀。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原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5、鄒衍,1915年出生於江西興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瀋陽軍區裝甲兵政委、瀋陽軍區副政委等職。

6、楊思祿,1917年出生於江西于都,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爲空軍少將軍銜。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7、楊永松,1919年7月出生於廣東大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等職。

8、文擊,1918年出生於河北霸州,1955年大校,1964年晉升爲炮兵少將。原炮兵副司令員、總參謀部炮兵部部長。

9、張中如,1919年出生于山西原平 ,1964年晉升爲少將軍銜。原國防部外事局政委、河南省軍區政委、總參謀部二部部長。

10、姜鍾,1919年生於四川省平昌縣。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晉升爲少將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工程學校(即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二部主任、教育長,軍委技術部幹部學校副校長,西南二局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業務指導局局長、副部長、第一副部長、部長。

11、陳紹昆,1921年出生於江蘇宿遷,1964年晉升爲少將軍銜。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冶金工業部部長。

12、王扶之,1923年出生於陝西子洲,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測繪員,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七團測繪股長,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二團通信參謀、副連長,師司令部通信股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五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五師十四團副團長。1949年任第一一六師作戰科長,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一一五師三四三團團長。

其中,龍巖籍健在的老將軍僅剩2人。

分別是:

張力雄(1913年- ),福建省上杭縣通賢鄉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曾三過雪山草地。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隨西路軍進入甘肅,參加了高臺血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戰役。

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原雲南省軍區政委、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

閩西籍老將軍熊兆仁逝世,1614名開國將帥僅剩12人,龍巖剩2人!

塗通今(1914年- ),福建省長汀縣塗坊村人。

塗老自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起就從事醫務工作,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救治傷病員不計其數,爲中國革命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1951年塗老赴蘇聯留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是我國神經外科開拓者之一,爲新中國醫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紅軍歷史上,共出現了三位博士,塗老是目前唯一的健在者。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閩西籍老將軍熊兆仁逝世,1614名開國將帥僅剩12人,龍巖剩2人!

向這些爲了祖國解放事業做出貢獻的老將軍們致敬!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