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一個奇怪的歷史現象,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國家卻沒有大亂,反而很穩定。崇禎皇帝17年勤於政事,明朝卻在他手裏滅亡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聽小編細細道來。

事實上,並不能這麼做比較。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當時的大環境就比較穩定,國內矛盾不明顯,也沒有太多的自然災害,百姓們還算安居樂業,後金雖然虎視眈眈,但還沒有足夠的雄心付出行動。到了崇禎皇帝時期就不一樣了,國內矛盾日益激化,自然災害頻繁,邊關也不穩定,各種矛盾堆積起來,已經到了無法解決的地步。所以明朝的滅亡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在古代封建王朝制度下,皇帝作爲天下之主,其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皇帝可以拯救一個王朝,一個壞皇帝則可以毀滅一個國家。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歷史上鐵的事實可以證明的。例如,在唐朝唐玄宗在位時期,前期創造了開元盛世,後期卻有了安史之亂。司馬炎也是,他統治前期勵精圖治,國家一片昌盛,後期卻貪圖享樂,爲國家的覆滅埋下了苦果。所以,無論在哪個朝代,皇帝存在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但到了明朝這裏,爲什麼會發生反轉呢?其實,雖然萬曆皇帝30年沒有上朝,但並不代表他不辦公。他只是將辦公地點從朝堂遷移至他的寢宮。大臣們遞上去的摺子,萬曆皇帝會在寢宮內批閱,並下達指令。當然,萬曆皇帝也不是每個上奏的摺子都會批閱,更多的時候,他都會置之不理,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若是老百姓一直安於現狀,安心耕種,最起碼能保證他們的生活是平穩的。所以,萬曆皇帝這種不折騰的做法,從某種角度上,恰好滿足了當時百姓的需求。所以,當時的百姓們安心生活,不會造反也就顯得很合理了。

反之,崇禎帝的做法卻加速了明朝的覆滅。對面原本就已經動盪不安的政局,崇禎皇帝雖然有一顆力挽狂瀾的心,但他一味的不信任大臣,還殺了名將袁崇煥,這樣的舉動無異於將當時的國家推入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們無法安居樂業,便只能舉兵起義。這樣看來,崇禎皇帝的做法,非但沒有挽救國家,反而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對此,你如何認爲呢?

相關文章